朱棣这样的对手,哪个更明智,根本无需多想。
前者顶多受些皮肉伤还能活下去,而后者却是必死无疑!
“不过殿下,编纂书籍绝非易事,资料收集整理需要多人协作,且您规划的书籍种类繁多,是否可以给老夫增派人手?”
朱瞻基略作思索后点头同意。
确实,仅凭解缙一人之力完成所有教材简直是天方夜谭。
但朱瞻基手里的项目——羊毛、玻璃、食盐等,一旦盈利便会有新计划展开。
时不我待,他无法预测朱棣此次北征究竟何时结束。
若是在朱棣回朝之前不能将所有的事情处理妥当,待到朱棣归来,就如同头顶悬着一座巨山,他的行动必将受到极大的束缚!
想到这里,他便转向解缙问道:“这件事并不难解决,常言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既然这是你提出的,想必心中已有人选了吧?”
解缙没有让他失望,点头一笑说道:“确实有几个合适的人选。
永乐十年的状元马铎马彦声,他师从郑孟宣,精通诗书百家之学,与我也有些交情;还有王景、邹辑,这两位曾与我一同参与《永乐大典》的编撰工作,皆为世间名士……这些人都是我的朋友,若有他们的帮助,定能事半功倍!”
解缙随口报出好几个名字,连同各人的大致情况都一清二楚,朱瞻基听罢不时点头示意,待解缙说完,便笑道:
“那就有劳解先生将刚才提到的名字按顺序列成一张名单。”
他的笑意中似有深意,解缙还未揣摩透其中之意,却见朱瞻基已然起身,说道:
“我这就不过多打扰解先生了,稍后我会派人送来笔墨,烦请解先生将好友姓名写毕后交予现任锦衣卫指挥使张懋即可。”
解缙闻言忙点头道:“太孙殿下尽管放心,我定不会遗漏一人。”
话音刚落,他又露出谄媚之态问道:“不知太孙殿下能否让手下每日送些酒菜进来?这几日的生活实在太过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