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滞一日!”
解缙凝视朱瞻基,忽觉眼前这位少年比肩朱棣之雄才大略。
他稍愣片刻,随即站起,整理囚衣,将额前乱发梳理整齐。
而后毕恭毕敬面向朱瞻基,沉声说道:
“臣解缙,愿为殿下宏图竭力效命,臣解缙苟存于世一日,便愿为大明教育鞠躬尽瘁!”
话毕,解缙深深一拜!
朱瞻基见状并未阻拦,待其行礼完毕,笑道:“好,既然你答应了,那我来说说你的事吧!”
然而解缙听后,苦笑着道:“臣倒是想出外授业,只是殿下您也说了,臣目前尚不能离开这里。”
“授业?”
朱瞻基一愣,见解缙神情,方知他所指何意,无奈道:
“何时说过要派你去教书?”
朱瞻基觉得自己可能是疯了,才会为了一个教书先生,硬着头皮跑到诏狱里劝说对方,还讲了一堆深奥的道理。
解缙也被他的话惊得一愣,疑惑地问:“难道不该这样吗?”
在他看来,朱瞻基应该是想借助他的名声来创建学院,这样才能吸引更多人入学。
可现在看他这副样子,似乎并不是这么回事。
朱瞻基没有理会他的猜测,直接说道:“凭你的才能去做教书先生,实在太可惜了。
你被誉为五百年来读书最多的人,还编纂过《永乐大典》,想必对各类书籍都非常熟悉吧!”
提到自己的专业,解缙本能地想要炫耀一番,但想起刚才被训斥的经历,立刻老实地点头,认真倾听。
朱瞻基见他态度端正,很满意,接着说:“既然我要创办学院,当然需要教学用书。
所以我想让你在诏狱期间,主要负责编写教材。”
“编写教材?”
解缙惊讶地抬头看着他。
朱瞻基肯定地点点头,“没错,就是编写教材。
但我要的教材不是什么‘之乎者也’,也不是什么‘四书五经’或八股文,我希望你能凭借编纂《永乐大典》的经验,把所有知识分类整理,像天文、地理、经济、民生、文学、工艺、医学、农业等,按由浅入深的顺序编成书籍。”
解缙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