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正是机会所在啊!”
朱瞻基嘴角上扬,带着自信的笑容说道:
“圣上已将市舶司交于我,下西洋亦由我负责,这样一来,这西洋如何下,船载何物、载多少,下西洋应做什么、不应做什么,自然由我说了算。”
朱瞻基说完,看向脸上已有动容之意的夏原吉,停顿一下又补充道:
“夏老头,你就不愿从此将这亏本生意变为百倍、千倍获利之事?”
朱瞻基话毕,夏原吉陷入沉思。
若论大明朝廷中对下西洋一事最为熟悉的,恐怕除了郑和,便是这位掌控财政的大明老前辈了。
夏原吉心里清楚,若真如朱瞻基所言,
其中的利益简直难以估量。
他从前未曾开口,深知一旦说了出来,后果定然不堪设想。
即便事情尚未开始,单凭儒家士子的一口唾沫,便足以将他吞没。
然而,若市舶司落入这位太孙手中……
夏原吉感到寒意袭来,内心却燃烧着热火。
裹紧身上的棉衣,片刻后才说道:
“一成利润,太少,至少得五成!”
朱瞻基听罢,毫不客气地翻了个白眼。
羊毛生意他实在无奈,既缺资金,又无人脉,更无门路。
作为朱棣的孙子、当今的皇太孙,他即便想经商,也不能以自己的名义参与。
因此,他选择了与户部合作,毕竟户部能量雄厚、关系深厚、手段灵活。
但说到玻璃生意和海外贸易,就不必拘泥于此了。
海外贸易在外域展开,远隔重洋,朝廷鞭长莫及。
玻璃生意他也能与工部或兵部联手。
无论是研发望远镜还是其他东西,他不信工部和兵部不动心。
他们定会主动要求让这些项目归入他们部门,哪怕不图回报,总能找到人一起分担风险。
只是其他部门不像户部这般富庶罢了。
不过,夏原吉想争取五五分成,那是绝无可能的。
朱棣的遭遇他还历历在目,每次打仗都要费尽心思筹措军费,结果还遥遥无期,最后夏原吉便撂挑子说朝廷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