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这,他们仿佛看见那些书生流出口水的模样。
可偏偏挎包里的报纸已经售罄。
“什么?你这里也没有了吗?”
晚到的一些人连续询问几个报童,得知报纸已售完后,不禁捶胸顿足:
“唉,都怪银川姑娘,非要纠缠不清,不然我怎么会错过?”
“郑老不愧是我们淮西的儒学大师,《夜赠李柘》这首诗写得太好了,你看这两句‘秦淮人家酒欲浓,云泼月色登枝头。
我与繁花千千树,陌上归人待旧人。
’好诗,真好诗!”
街边的一家青楼门口,买到报纸的人们当场打开阅读,读到精彩之处,便高声朗读出来。
周围还有一些未能购得报纸的人,听见那人朗读,心中越发瘙痒难耐。
偏偏此人读诗只挑头尾,不读中间完整内容,让人听得直想冲上去抢过报纸才能平息心中的愤懑。
这里买报之人并非单一喜好,有人醉心于诗词歌赋,有人关心朝廷大事,也有人热衷于民生地理。
看到读诗吸引了众多目光,立刻有人高声说道:
“你们看看头版时政,第一条,五十九代衍圣公孔缙,十七日北上面见圣上,竟然弃文从武,此事真假如何?”
衍圣公的名字在士林间影响深远,众人一听此言,纷纷围拢过来。
一位中年男子仔细看过报纸后点头说道:
“应当不假,这份报纸本由太子殿下创办,其内容自是可信。
再看第二段,皇上因衍圣公的言行深受感动,特降旨意:只要衍圣公在战场杀一蛮夷,便可官升一级;若能斩杀十四人,则可获世袭罔替的公爵之位,皇上仁爱,衍圣公日后或许将一门两公爵了,这是我儒家前所未有的盛事啊!”
“唉,我常听人讲,皇上厌恶文人,偏爱武功,今日看来是我们误解了皇上的良苦用心。
皇上对我们这些读书人关怀备至,衍圣公更不必说,古有班超、班定远弃笔从戎,封侯万里,今衍圣公北上千里,杀敌封公,也不逊于汉时班定远啊!”
“此言极是!皇上尚武并非毫无缘由,宋朝的教训历历在目,我们读书人肩负‘为天地立心,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