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可让更多人读报,但若不收费,怕是会让此事显得太过随意。”
“爹,我只是不愿收钱,并非说卖报之人也不可收钱啊。”
朱瞻基浅笑一声,继续说道:“报这物事,定价需适中,过高则贫民不屑,我觉得每张以一两文计价便好,普通人家也能承受得起。”
“届时我会找些清苦之家售卖此报,权当付与他们工钱。
至于有人因价廉轻视,这种人不读报也好,不过是愚钝罢了。”
朱高炽听后点头思索片刻。
他觉得,儿子这主意倒不错,能让贫苦者得些许利益,这是值得称赞之处。
见父亲已被说服,朱瞻基转移话题道:“爹,这些事务我都已安排妥当,明日清晨您尽可安心,定能让报纸传遍街巷。
不过,还有两件琐事,还需您费心操持。”
“何事?”
朱高炽一听,顿时警觉,前几日,儿子让他往勋贵家购地,已是让他颇感难堪。
如今又提两件事,第一反应便是推辞,却又忍不住好奇,便开口询问。
朱瞻基未理会父亲诸多顾虑,稍作停顿后便说:“这两件事均与报相关。
其一,我欲将报务推广至全国,各州府设分社,应天总社负责审稿、排版及发刊,分社只处理稿件接收、印制与派送。”
“分社所接稿件悉数送至总社,总社完成排版后,即刻派遣合格样报送往分社印行。”
朱瞻基起名“大明日报”
时便决意每日发行全国。
除应天外,其他地方或许难以同步,晚一两天或十天半月皆有可能。
在此时节,这点时间差并无大碍。
毕竟当时信息传播本就迟缓,朝廷政令下达亦需时日。
报晚几日,不过是与应天及邻近之地相较稍逊,未必比朝廷政令到达更慢,自不影响朝廷旨意的宣达。
若是他将来能把那个东西也研制出来,那报纸传递的速度肯定会更快,这就是信息同步。
“设立分社是个好主意,这样能有更多的百姓读到报纸。”
听到要建分社的事,朱高炽先是点头称赞,随后好奇地问:“这事你要我怎么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