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血渗出,他顿时变得温顺无比。
面对燕云十八骑的目光,纪纲满是畏惧。
看着纪纲服软,朱瞻基不禁露出笑意,随后转向那些未曾参与反抗的锦衣卫说道:
“你们的表现很出色,未与纪纲同流合污,这非常值得肯定。
我会记录下你们的事迹,继续努力,大明正需要这样的忠诚之士。”
稍作停顿,他扫视了一圈明显松了一口气的锦衣卫,接着说道:
“纪纲已屈服,但锦衣卫和诏狱仍需有人值守。
哪位是锦衣卫指挥同知?”
话音刚落,这群锦衣卫微微颤动,很快便有一名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走出来说道:
“回禀太孙殿下,两位指挥同知均为纪纲所用,现已悉数伏法。”
“你是?”
朱瞻基饶有兴趣地打量着这位年轻人。
此人约莫二十出头,比自己年长几岁,身形更显强壮,只是略逊于自己的英俊。
在这紧要关头还能挺身而出,想必并非寻常人物。
“末将锦衣卫指挥佥事张懋拜见太孙殿下!”
张懋右手拍胸行礼,动作标准,朱瞻基见状眼前一亮,忽然想到什么,不禁问道:
“姓张?你与英国公张辅有何关联?”
张懋听后笑着回答:“回太孙,家父正是英国公!”
“果然是这样!”
朱瞻基闻言不禁笑逐颜开。
若按忠诚度为大明勋戚家族排序,英国公一族绝对名列前茅。
首任英国公张辅之父为荣国公张玉,后者在靖难中为救朱棣英勇战死。
尽管张辅身为外戚未能继承荣国公爵位,但他才华横溢,能力丝毫不逊于其父,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曾随张玉参与靖难行动。
交趾叛乱时,张辅四次平定安南,三次生擒交趾伪王,威名远播西南,后人遗憾他未能世代镇守交趾。
由于平定安南的功绩,在永乐六年,张辅被授予英国公称号。
历史上,朱瞻基能够顺利登基,张辅同样功不可没。
汉王朱高煦谋反,最终由张辅协助平息。
昔日那位威名赫赫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