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放到谁身上,都会眼红。
城里的职工过的什么日子?
每天早九晚五,工厂里的工作虽然有的比较辛苦,但比起种地来说却差了不少。
而且体面干净,一个月不仅拿着二三十块,甚至三四十块的工资,过年过节什么的都有福利,米面粮油,厂里面各种往下发。
不说想吃什么吃什么,最起码是有保障。
一个人在工厂上班,就能养活一大家子七八口人。
再看看农村呢?老人六七十岁都还要下地干活,成年人更是主要的劳动力,就连孩子也要在不上学的时候干活。
大多数孩子能上完小学,认识字会算数就已经算是很不错了。
很多人都是小学的时候就不念了,能上到初中的更是少之又少,更别说高中了,那可是一个村十年都未必能出一个。
就算是这么拼命干,一年到头下来,家家户户吃的还是苞米茬子,吃肉只能靠自己打猎或者下河去摸,至于买肉,除非是过年,才会舍得买上那么一两斤带着肥油的肉,吃的还要小心翼翼。
弄上一点猪油拌饭,那更是无上的美味。
至于馒头,那都是家里来戚(qie三声)的时候才买上那么十来个,家里的小孩子都轮不上吃。
这么一比较,谁能不眼红?谁能不羡慕?
“许青,你跟我说实话,这事你是搁哪儿听来的?”张玉田盯着许青问道。
许青顿时沉默下来。
半晌,只能摇头道:“叔,这事以后再跟你解释。”
“不过包产到户这件事,我想了想,现在确实不到时候。”
许青想的很明白,东北不是南方,还没有穷到饭都吃不上要饿死的地步,如果贸然就搞了包产到户,那么其中不是难免,是肯定有人去高密。
这个世界上,从来就不缺那种损人不利己的人,任何地方都一样。
到时候不仅包产到户要泡汤,恐怕他们策划这些的几个人也要面临着坐牢的待遇。
小岗村能成功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没有退路了,不搞包产到户,18户人家就要饿死,大家都卯着劲儿去干,没有人会不想活命。
没有背水一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