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其他类型 > 短故事志 > 评书:辛亥革命与民国风云(1/3)
    上回书说到,《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腐朽至极,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傀儡。但中国人民从未放弃抗争,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在黑暗中高举反清大旗,四处奔走,积蓄力量,一场改天换地的革命风暴正在悄然逼近。

    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自成立后便积极谋划武装起义,试图推翻清王朝的腐朽统治。1906年,萍浏醴起义爆发,这是同盟会成立后发动的第一次大规模武装起义。起义军以会党和矿工为主力,他们高举反清旗帜,迅速占领了一些城镇,一时间,四方响应。但清政府调集重兵围剿,起义军寡不敌众,最终失败,众多革命志士壮烈牺牲。尽管起义失败,但它却如同一颗火种,点燃了全国人民心中的革命热情,让更多人看到了推翻清朝的希望。

    此后,革命党人并未气馁,继续发动了多次起义。1907年的镇南关起义,孙中山、黄兴亲临前线,与清军展开激战。他们身先士卒,鼓舞着起义军的士气。但因弹药不足,起义军苦战七昼夜后,被迫撤离。1911年的黄花岗起义,更是震动全国。黄兴率领一百余名敢死队员,直扑两广总督署,与清军展开激烈巷战。起义军奋勇拼杀,终因力量悬殊而失败。事后,潘达微收殓烈士遗骸七十二具,葬于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黄花岗起义虽然失败了,但烈士们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激励着无数人投身革命。正如孙中山所说:“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

    就在革命党人不断发动起义的同时,全国各地的保路运动也开展得如火如荼。1911年5月,清政府宣布“铁路国有”政策,将已归商办的川汉、粤汉铁路收归国有,并将筑路权出卖给英、法、德、美四国银行团。这一举措激起了湖北、湖南、广东、四川等地人民的强烈反对,尤其是四川,保路运动最为激烈。四川人民组织保路同志会,举行罢市、罢课,示威游行,要求清政府收回成命。清政府却对保路运动进行残酷镇压,制造了“成都血案”,这更加激起了四川人民的愤怒,保路同志军在各地纷纷起义,与清军展开武装斗争。

    四川保路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