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其他类型 > 短故事志 > 评书:晚清沉沦与救亡图存(1/3)
    上回书说到,太平天国运动虽以失败告终,却让清政府元气大伤,而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更是让大清颜面扫地,被迫签订诸多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主权沦丧。咸丰帝驾崩后,年仅六岁的载淳即位,是为同治帝,两宫太后慈安、慈禧垂帘听政,实际大权落入慈禧太后之手,晚清局势愈发岌岌可危。

    慈禧太后这人,权力欲极强,心狠手辣。为巩固自己的地位,她联合恭亲王奕欣发动辛酉政变,铲除了顾命八大臣势力,开始了对大清长达四十余年的统治。在她统治期间,大清内忧外患不断,可她却只顾个人享乐,奢靡无度,全然不顾国家和百姓的死活。

    当时,一些有识之士意识到,若想挽救大清于危难,必须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进行变革。于是,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轰轰烈烈地展开了。奕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成为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他们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如曾国藩创办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创办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等,制造枪炮、弹药、轮船,试图增强清军的战斗力。

    在民用工业方面,洋务派也多有建树。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打破了外国轮船公司对中国航运业的垄断;张之洞开办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同时,洋务派还兴办新式学堂,培养新式人才,如京师同文馆,教授外语、天文、算学等课程;还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

    然而,洋务运动从一开始就困难重重。守旧派坚决反对,他们认为学习西方是数典忘祖,违背祖宗之法,对洋务派百般阻挠。洋务派内部也矛盾重重,各自为政,缺乏统一规划。而且,洋务运动仅仅停留在学习西方技术层面,并未触及封建制度的根本,难以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落后的局面。

    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法国妄图吞并越南,进而侵略中国。清军在战场上虽有冯子材镇南关大捷这样的局部胜利,但清政府却在胜利之际,与法国签订了《中法新约》,承认法国对越南的殖民统治,还允许法国在中国修筑铁路。这一结果让人大跌眼镜,也充分暴露了清政府的腐败和软弱,“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洋务派苦心经营的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