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其他类型 > 短故事志 > 评书:大唐余晖下的挣扎与落幕(2/3)

    德宗即位之初,雄心勃勃,立志要削平藩镇,重振中央权威。他采取了一系列强硬措施,削减藩镇的权力,收回部分财权和军权。这一举措引起了藩镇的强烈不满,他们纷纷起兵反抗。其中,以淮西节度使李希烈的叛乱最为严重。李希烈自称天下都元帅,联合其他藩镇,共同对抗朝廷。

    德宗任命颜真卿前往劝降,颜真卿乃一代忠臣,刚正不阿。他明知此去凶多吉少,但为了国家社稷,毅然前往。李希烈威逼利诱,妄图让颜真卿投降,颜真卿宁死不屈,最终被李希烈缢杀。颜真卿的死讯传来,天下震动,德宗悲痛万分,同时也更加坚定了他削藩的决心。

    然而,战争的局势却对朝廷极为不利。藩镇联军势力强大,唐军屡战屡败。德宗无奈之下,只好征调泾原等地的军队前来平叛。泾原兵在路过长安时,因未得到朝廷的优厚赏赐,心生不满,发动哗变,攻入长安。德宗仓皇出逃奉天,史称“泾原兵变”。

    叛军拥立朱泚为帝,朱泚在长安称帝后,派兵攻打奉天。德宗被困奉天,形势岌岌可危。关键时刻,朔方节度使李怀光率军前来救援,击退了叛军,德宗才得以脱险。但李怀光因不满朝廷对他的赏赐和任用,再加上被小人挑拨,竟与朱泚勾结,背叛朝廷。德宗无奈之下,再次出逃梁州。

    在这一系列的变故中,德宗的削藩计划彻底失败,他的雄心壮志也被消磨殆尽。此后,德宗对藩镇采取了姑息政策,只要藩镇表面上尊奉朝廷,就不再追究。唐朝的藩镇割据局面进一步固化,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力越来越弱。

    贞元二十一年,德宗驾崩,太子李诵即位,是为唐顺宗。顺宗素有大志,他重用王叔文、王伾等人,试图进行改革,史称“永贞革新”。他们推行了一系列措施,如打击宦官势力、抑制藩镇、减免赋税等,试图挽救摇摇欲坠的大唐。然而,这场改革触动了宦官和藩镇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强烈反对。

    宦官俱文珍等人联合藩镇,逼迫顺宗退位,立太子李纯为帝,是为唐宪宗。顺宗在位仅八个月,“永贞革新”也以失败告终。

    唐宪宗即位后,立志要“以法度裁制藩镇”,重振大唐声威。他重用裴度、李愬等将领,开始了新一轮的削藩行动。元和九年,淮西节度使吴少阳病死,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