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书说到,李隆基联合太平公主平定韦氏之乱,李旦复位称帝,李隆基被立为太子。可太平公主自恃功高,妄图效仿武则天干预朝政,与太子李隆基之间矛盾日益尖锐,一场新的权力争斗一触即发。
李旦在位期间,太平公主在朝堂上安插亲信,势力如日中天。宰相七人,其中五人出自她的门下,朝堂政令,多按她的意思行事。太平公主常常在李旦面前诋毁李隆基,意图废掉这个太子。李旦夹在妹妹和儿子之间,左右为难,他既感激太平公主在复位一事上的助力,又深知李隆基的才能与抱负。
一日,李旦召集群臣商议朝政,太平公主在一旁公然对太子的建议提出反对,言辞激烈,丝毫不给太子留情面。李隆基心中虽愤怒,但他深知此时还不是与太平公主正面冲突的时候,只能强压怒火,隐忍不发。退朝之后,李隆基的亲信纷纷进言:“殿下,太平公主如此嚣张,若不早做打算,恐有大祸。”李隆基沉思片刻,说道:“我等不可轻举妄动,如今还需等待时机。”
然而,太平公主却等不及了,她与亲信们密谋,打算发动政变,废掉李隆基,另立傀儡。消息传到李隆基耳中,他知道,生死存亡的时刻到了。于是,李隆基当机立断,决定先下手为强。
先天二年七月,李隆基率领羽林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入太平公主府中。太平公主措手不及,她的党羽纷纷被擒或被杀。太平公主见大势已去,逃入山寺。三日后,被李隆基赐死家中,其势力被连根拔起。至此,李隆基彻底铲除了太平公主集团,扫清了登基之路上的最大障碍。
同年八月,李旦禅位于李隆基,李隆基正式登基称帝,是为唐玄宗。唐玄宗即位之初,锐意进取,立志要开创一番盛世。他重用姚崇、宋璟等贤相,虚心纳谏,广开言路。姚崇向唐玄宗提出“十事要说”,包括废除严刑峻法、禁止宦官和外戚干政、减轻赋税等十条建议,唐玄宗一一采纳。
在姚崇、宋璟等大臣的辅佐下,唐玄宗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在政治上,精简机构,裁减冗员,提高行政效率;在经济上,清查户口,开垦荒地,兴修水利,促进农业生产;在军事上,改革兵制,加强边防建设。经过多年的努力,唐朝国力蒸蒸日上,百姓安居乐业,社会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