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这周刚好是全县统一放农忙假,忙完这一周,按理说丽华下周一就要回学校上课的,但她的学费已经欠了两个多月了,一直被班主任施压,这个年代的班主任不会考虑到什么孩子的情绪自尊问题,谁欠了学费直接全班点名批评,让学生站起来上课。
好多穷孩子受不了这种压力,不得不退学。
姜丽华就是那个差不多天天都要站起来上课的学生,已经两个多月了,姜成才还是没能凑够给姜丽华报名的学费,她也提出了不读的想法。
毕竟十三四岁的年纪正是最敏感最容易受到伤害的年纪,她不想再面对这种压力也是情有可原。
但不读书?那肯定是不行的,初中都没毕业能有什么前途?姜爱华下意识地就要反对,但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
反对?然后呢,丽华的学费没有着落的话,她还是天天被老师点名批评,被同学排挤,被人看不起,成绩怎么能上去?
相对于几十年后免费的九年义务教育,90年代初期的学费是很贵的,小学生一个学期就要两百多块钱,初中生四百多块,这还不算住宿的费用,算上住宿的80块,已经超500块了。
姜成才现在连五块钱都拿不出来,更别说500了。
家里最值钱的应该就是堆在客厅里那七八包稻谷了吧,但现在的稻谷才两毛五一斤,一千斤稻谷才250块钱,如果要凑够丽华的学费,她一个人就要两千斤稻谷,而受限于种子、地力、肥力、农药等因素的影响,这个年代田亩的产量最多也就400-500斤一亩,姜成才家八亩地,无虫无害产量正常,一季也就收个三千斤稻谷左右,更别提他家无论是种下的时间还有肥力都远远比不起正常的人家,一季也就能收个两千四百斤左右而已,差一点的年头可能也就两千斤左右,是根本没办法供姜丽华继续读书的。
所以对于姜丽华提出的退学,姜成才是想答应的,本来就是女儿,养大了总是要嫁人的,无论她读不读书,对他的差别不是很大。
但姜爱华不同意。
两年之内两个女儿辍学,旁人只会更加看不上姜成才。
姜爱华之所以能读到高中,一来是她成绩好,二是她本有个非常支持她读书的爷爷姜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