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虽然难办,但赵元溪却知道这是大势所趋。

    秦国是在统一六国后,才正式车同轨,书同文。

    如今秦国常用的字体一般有三种,一种是更为古老的大篆,一种是更为规范的小篆,另外还有一种是秦国官吏在日常文书使用的秦隶。

    小篆虽更为官方,但这几种字体其实都有使用。

    只是字就已经如此复杂,更不用说字的发音。

    现代都有十里不同音的说法,两千多年前的秦国更是如此。

    赵元溪挑眉,看向一旁的李斯,“李大人,你有何高见?”

    李斯静静地听了一阵,便觉醍醐灌顶,“斯以为写上音注更佳,多地虽口音不同,但终究还是得以官话为准,既然是要让人通识秦国的文字,自然也应遵循秦国官方的口音。”

    一个字有上百种写法,那是麻烦,一个字有上百种发音又何尝不是?

    李斯一直在想如何能让上面的命令,准确地传递到下面。

    官方统一文字可以达到这个目标,但这还不够。

    文字弥补不同发音带来的麻烦,在不同时空传递信息的能力,但是在相同时空若要传递信息总归是需要用口来说,为此才亟需推行官话。

    但是人的语言习惯并非一下子就能改变的,若想将准确的官话完整的传递下去太困难。

    现在他却找到了答案。

    官话之所以难推行,就是因为那些学子来自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口音,积重难改,不是一时半会就能改变的。

    可若是能在全国推行同一套启蒙书,所有的人学同样的语言,所有的人读同样的发音,那一切问题就顺其自然的解决了!

    李斯心动了,他想将这些儒生都带回咸阳交给大王,大王若是知道此书有这等妙用,定然会大喜。

    “汝等行此大善之事,汝等可愿意同我回咸阳,为我秦国效力。”

    ???

    赵元溪满头问号,当着她面挖她墙角,你礼貌吗?

    赵元溪皮笑肉不笑道,“李大人,这些是大王派来给我的。”

    赵元溪着重强调了我这个字,咬牙切齿!

    李斯被泼了一盆冷水,什么叫大王给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