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宏的手指轻轻敲击着紫檀案几,目光落在摊开的竹简上
那是太尉杨赐呈上的奏章,字里行间都在为皇甫嵩请功,建议扩大其统兵之权。
“好一个杨文先,”刘宏冷笑一声,指尖在“皇甫车骑功在社稷”几个字上重重一划,“这是要朕把北军五校都交到他们弘农杨氏和安定皇甫氏手中啊。”
“黄巾之乱方平,这些世家大族就迫不及待要分权了。”刘宏低声自语,眼中闪过一丝阴鸷。
“杨太尉为皇甫将军请功,倒是合情合理。”张让的声音柔和如丝绸,却暗藏锋芒,“只是这统兵之权的建议未免有些僭越了。”
“让父以为如何?”
张让低声道:“皇甫嵩平定黄巾,确实功不可没。但北军五校乃护卫京畿之精锐,若尽付一人之手”
他没有继续说下去,但意思已经不言而喻。
刘宏站起身,踱步到窗前。
“皇甫嵩在冀州连战连捷,军中只知有皇甫将军,不知有朕。如今杨赐又上此奏,分明是要朕封他做大将军。”
“陛下明鉴。这些世家大族向来同气连枝,杨赐与皇甫嵩有姻亲之谊,此举恐怕”
“朕需要知道,皇甫嵩在军中究竟有多大的威望。”
张让眼中闪过一丝阴冷:“老奴明白。臣会派人暗中查访,若有异动”
“不。”刘宏抬手制止,“现在还不是时候。黄巾余孽未清,朕还需要皇甫嵩这样的将领。但——”他意味深长地看了张让一眼,“让父可以适当做些准备。”
张让脸上浮现出心领神会的笑容:“老奴省得。洛阳城中流言易起,军中监军亦需得力之人。”
“陛下,”张让的声音像浸了蜜的刀子,“北军五校如今都在袁本初手中,老奴倒觉得,不如封他个司隶校尉?”他伸出保养得宜的手,为刘宏斟满一杯西域葡萄酒,“让那些世家大族狗咬狗去。”
“如今连北军都要姓袁了?”
“袁氏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他突然将酒杯重重搁在案几上,惊得侍立的黄门侍郎浑身一颤,“这般封赏,岂不是自掘坟墓?”
“陛下明鉴。”张让伏低身子,
“正因袁氏树大根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