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粥碗,袁绍的神情转为严肃,他看着郭图和逢纪,问道:“你们如何看待我们今天遇到的那伙黄巾贼人?他们的人数不多,却敢在这乱世之中横行,背后必有蹊跷。”
逢纪沉吟了一下,率先开口:“主公,依我看,这些黄巾贼人不过是些散兵游勇,不足为惧。”
“不过是趁着朝廷动荡,出来浑水摸鱼的小贼。不过,他们敢在颍川郡如此嚣张,恐怕是得到了某些势力的暗中支持。”
郭图轻轻点头,补充道:“逢先生所言极是。我在与他们交涉时,也感觉到了他们背后的底气。他们似乎并不惧怕官府的追捕,这让我不得不怀疑,颍川郡内或许已有黄巾贼人的势力渗透。”
袁绍听后,眼神中闪过一丝寒光,他深知黄巾起义前夕,天下局势如同干柴烈火,一点火星便能引发熊熊大火。
他放下粥碗,沉声道:“我们必须更加小心,尽量避免与这些贼人发生冲突。”
“此次行程,我们是以商队身份行事,不宜暴露。”
“郭公则,你今日处理得很好,用钱财摆平了他们,暂时保住了我们的行踪。但往后,我们还需更加谨慎。”
郭图与逢纪对视一眼,皆在对方眼中看到了凝重之色。
郭图沉声回应:“主公放心,图明白轻重缓急。我们会更加小心行事,确保不泄露身份,安全抵达冀州。”
“主公,哨兵已经加强巡逻,确保夜间安全。同时,我会派人暗中打探颍川郡内的动向,一旦发现黄巾贼人的踪迹,我们会及时调整路线,避开可能的危险。”
袁绍神色凝重,目光深邃地望向逢纪,语气严肃地说:“此去渤海六百二十里,逢元图当知——\"他忽然攥住逢纪正在欲添柴的手腕,南阳乡音混着铜锈味刺入对方耳膜。
“诸位可还有疑问?”
只有火把燃烧时偶尔发出的噼啪声。逢纪、郭图都微微低头,表示服从。
郭图站在一旁,身形微微前倾,做出恭敬聆听的姿态。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微妙的光芒,仿佛敏锐地捕捉到了什么。他的眉头微微皱起,似乎在思考着什么重要的事情。
然而,他并没有立刻开口,而是选择了沉默。
他深知自己刚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