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抚掌而笑,廊下立即有侍从抬进樟木琴匣。当七弦在秋阳下泛出桐木特有的金纹时,跪坐在末席的荀彧突然轻咳一声。
袁昊正盯着琴尾的雷纹出神,闻言慌忙垂下头,发带上的明珠却在额前晃出一道流光。
“此子虽愚钝,于乐理倒是有些天赋。”袁绍的手指虚按在宫弦之上,
“若能得荀氏经学大家指点,或可免堕我袁氏武名。”他突然拨动商弦,裂帛之音惊起檐下寒鸦,一片银杏叶斜斜飘入茶汤。
“吾家童子辈正在习《急就篇》。”荀绲将茶盏推向袁绍,盏底银杏的倒影碎成金箔,
“文若,你带袁公子去书房看看昨日的课业。”
荀彧起身时广袖带起一阵风,熏炉里的香灰突然明灭。袁昊迟疑地望向父亲,见袁绍微微颔首,连忙捧着玉佩跟上去。两个少年的衣袂消失在回廊转角时,袁绍忽然按住正在沸腾的茶釜。
荀绲执壶的手在半空顿了片刻。温水注入建窑兔毫盏的声响突然变得震耳欲聋,他看见袁绍用指尖蘸着茶水,在紫檀案几上画出一道蜿蜒的曲线——那是黄河在冀州境内的走向。
廊外传来孩童的嬉闹声。
荀彧正在教袁昊用银杏叶编蝴蝶,金黄的叶脉在他掌心颤动如将醒的蛰龙。袁绍起身时,佩玉终于发出清越的碰撞声,惊飞了藏在屋脊上的灰鹊。
“袁公此次光临寒舍,不知有何指教?”
“荀公,贵府人才济济,但我尤为看重令侄荀彧。”袁绍直言不讳,他的目光紧紧锁定荀彧,“我此行前来,便是希望荀彧能够随我北上冀州,共图大事。”
荀彧抬头,目光与袁绍交汇,那眼神中既有对袁绍赏识的感激,也有对未知未来的沉稳与期待。他手中的银杏叶蝴蝶仿佛感受到了主人的心情,轻轻颤动,仿佛随时准备展翅高飞。
廊外孩童的嬉闹声依旧,与屋内的严肃气氛形成鲜明对比,却也为这历史性的时刻增添了几分生活的烟火气。
荀绲微微点头,目光中透露出对侄子的信任与骄傲。“彧儿自幼聪颖,才学过人,若能得袁公赏识,共谋大事,也是他的荣幸。”
袁绍闻言,脸上露出一丝满意的笑容。“荀公放心,我定当以重任相托,让文若的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