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必须自觉的遵守礼法,否则就会失去士人的身份。不像老百姓还可以逃避刑法。
比如汉代皇帝要处死大臣,根本不需要审判定罪判处死刑,只需要天子下诏谴责,大臣就会在家中自尽。因为被天子下诏谴责就会下狱,下狱后会落入狱吏之手,这对于士大夫来说是巨大的耻辱,身为士大夫就应该义不受辱,用生命捍卫自己的尊严。老百姓触犯刑律,还可以逃入山林之中,士人如果不想失去士人的身份,就只能自裁。像司马迁这种没有自裁而忍受宫刑的,就要蒙受被世人瞧不起的耻辱,所以他在《报仁安书》反复强调自己忍辱偷生不是怕死,而是因为自己还有“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理想未曾实现,所以才苟活了下来。但是字里行间充满了那种绝望和痛苦,千载之下的我们也能感觉到。
(鲁迅先生说的“礼教吃人”并不是没有道理,但在古时礼法是有合理性的,毕竟若不用能以这种“吃人的礼法”严格约束自己的人来掌握权力,任何政治制度都会因为权力者欲望的无限膨胀而崩溃。所以近代曾左胡会说“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就是因为他们发现以礼法约束人这一百试百灵的老招数没用了,新生的资本主义不但不用礼法约束欲望,反而激励人放纵自己的欲望,并利用欲望来让自己变得更强大,这就是后话了。)
从赵延年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来看,虽然他有不更的爵位,但实际上就是个退伍军人、失地农民、社会底层;但是他能以士人的要求约束自己,以礼自束,非礼不行。这在邓忠眼里,就是“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像这样的人,在两汉是要被举孝廉的,自然不能简单以魏聪的下人看待。
“士茂兄!”
“何事?”
“在下此番来宛城,是带了一件器物来的!”魏聪便将四轮马车的利弊,结构大概粗略说了一遍,最后道:“这汇票之法,须得长途贸易大兴才相得益彰。而长途贩卖,陆则车马,水则舟楫,这四轮马车,肯定贵家是用得上的!”
“哦,想不到孟德兄还会器物之学,那可太好了!”邓忠大喜:“干脆孟德兄便在宛城长住下来,你我携手创立一番事业!”
“这——”面对邓忠的诚挚邀请,这一次魏聪不由得心动了,无论从哪个角度上讲,想要做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