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张天师名叫张道陵据说是留侯八世孙,生于汉光武帝建武年间,年轻时曾经在江州为官,但不久后就辞官前往洛阳旁的邙山修道。章帝、和帝时都曾经征召其入朝为官,都被其拒绝。后云游四方,访道求仙,六十岁时入蜀中,隐居鹤鸣山,著述修道,以符水丹药救民,信众须得缴纳五斗米,故称之为五斗米教。
据说其顺帝时太上老君降临蜀中,传授张道陵“正一盟威之道”,嘱其扫除妖魔,救护生民。张道陵就此创立了道教,尊老子为教祖,以“道”为最高信仰,并将手下教众按照地域划分为二十四治,分别以亲信弟子为祭酒,来管理教众。据说张道陵死于永寿二年(156),享年123岁,他死后天师之位由其子张衡接任,即为嗣天师。
“张良八世孙?活了123岁?又是一个神棍骗子,不过是个有行动力,有理想的神棍骗子!”魏聪心中暗想,他当然不信这位张天师真的那么不爱功名利禄,不然天底下名山大川那么多,为啥他偏偏跑到邙山修道,还不是因为距离权力中心洛阳近?至于说一共活了123岁,那更是无稽之谈了,以两汉时期的医疗技术,一个大半辈子都在跋山涉水,四方游走的人能活到123岁?反正两汉又没现代社会那么周密的档案管理,全凭一张嘴吹。
不过赵延年说五斗米教治下为政简易,百姓负担轻,生活安乐应该是真的,毕竟老百姓不是傻子,要是五斗米教的吃相比官府还差,谁还会去信教呢?不过按照赵延年说的,这五斗米教好像和自己印象中道教与世无争、清静无为的样子有些不一样,倒有几分像中世纪的基督教那样组织严密,难道掀起汉末狂潮的太平道就是这五斗米教?可两个名字不一样呀?而且这五斗米教在蜀中,黄巾军的范围虽然也很广,但好像在蜀地没啥动静,难道是自己记错了。
魏聪稍一思忖,便决定先把这五斗米教的事情放到一边,先把眼前的事情办妥了再说。
“蜀中路途遥远,南边有武陵蛮作乱,你一时间也无法去投山越,若是一时间没有着落,不如就先跟在我身边做个伴当吧?”魏聪装出一副不以为意的样子:“今后若是有了去处,再离开不迟!”
“郎君愿意收纳小人?”赵延年眼睛一亮,露出喜色来。
“此话怎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