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历史军事 > 中国古代名人传 > 第131章 曹操(1/6)
    东汉末年,政治腐败,桓灵二帝昏庸无道,朝廷被宦官和外戚轮番把持,搞得乌烟瘴气,天下大乱。

    在这样一个动荡的时代背景下,曹操应运而生。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他出身于官宦世家。

    其祖父曹腾,是东汉末年声名显赫的大宦官,历经四代皇帝,深得皇帝宠信,权倾朝野。

    曹腾的养子曹嵩,也就是曹操的父亲,官至太尉,地位尊崇。

    这样的家庭背景,使得曹操自幼便接触到了官场的尔虞我诈和权力斗争。

    然而,与一般的纨绔子弟不同,曹操从小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才智和野心。

    他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尤其对兵法和谋略有着浓厚的兴趣。

    在成长过程中,曹操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政治理念和处世哲学。

    曹操自幼便展现出了非凡的机智和聪慧,他心怀远大的志向,虽然在行为上有些不拘小节,但对于兵法谋略却有着浓厚的兴趣。

    在他年少的时候,常常与袁绍等世家子弟往来,一起游猎、宴饮,表面上看似乎是放荡不羁、纵情声色,但实际上他却在暗中观察着天下的局势。

    当时的人们对曹操的评价各不相同,有人认为他是个有才华的青年,也有人觉得他行为不检点,难以成大事。

    然而,南阳的何颙在见到曹操后,却大为惊异,他断言:“汉室将亡,能安天下者,必此人也!”

    这句话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也让更多的人开始重新审视曹操。

    而许劭则以知人着称,曹操听闻后,特意前去拜访他,想要听听他对自己的看法。

    当曹操问许劭:“我何如人?”

    时,许劭起初并不愿意回答,或许是觉得曹操的问题有些难以回答,又或者是他对曹操的真实性格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但在曹操的再三追问下,许劭最终还是说出了那句着名的评语:“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

    曹操听后,并没有生气或不悦,反而大笑而去。

    他或许觉得许劭的评价很有趣,也或许是对自己的能力有着足够的自信,并不在意别人对他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