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然而,张衡却完全沉浸在书海之中,仿佛置身于另一个世界,对周围的一切都浑然不觉。
昏黄的烛光在微风中摇曳不定,映照在他那专注的面庞上,投下了淡淡的阴影。
汗水像溪流一样从他的额头滑落,浸湿了他的衣衫,甚至连书页也被打湿了。
到了冬天,寒风凛冽,像刀子一样刮过人们的脸颊,带来刺骨的寒冷。
张衡的手脚长满了冻疮,又红又肿,奇痒无比,只要稍微一碰触,就会钻心地疼痛。
尽管如此,他依然手不释卷,借着那微弱的灯光,逐字逐句地研读着书中的内容,不放过任何一个知识点。
随着年龄的增长,张衡对天文学的热爱愈发炽热。
每当夜幕降临,他便独自一人爬上屋顶,仰望星空。
璀璨的星辰如同镶嵌在黑色天幕上的宝石,闪烁着神秘的光芒。
月光洒在他身上,仿佛为他披上了一层银色的披风。
他常常一待就是几个时辰,眼睛紧紧盯着星星的位置和运动轨迹,心中充满了疑惑:“这些星星为何会有不同的亮度?它们又是如何在浩瀚的天空中移动的呢?”
为了寻找答案,张衡开始如痴如醉地学习《太初历》等天文典籍。
书中的文字晦涩难懂,术语繁多,许多概念和算法犹如重重迷雾,让他困惑不已。
但他没有丝毫退缩,常常为了一个概念、一个算法,绞尽脑汁,反复琢磨。
遇到难题时,他就不辞辛劳,向村里的老学者请教,哪怕需要往返数里路,他也毫不介意。
在坚持不懈的努力下,他逐渐拨开了迷雾,掌握了其中的奥秘。
永元六年,二十三岁的张衡怀揣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毅然离开家乡,踏上了前往洛阳求学的征程。
一路上,他风餐露宿,晓行夜宿。
清晨,第一缕阳光洒在大地上,他便早早起身,继续赶路;夜晚,月光照亮了他前行的道路,他在路边的破庙中稍作休息。
终于,他来到了这座东汉的都城——洛阳。
洛阳,这座繁华的城市,车水马龙,店铺林立,叫卖声、吆喝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