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肇虽年纪尚小,但他心思细腻,对窦氏家族的专权深感不满。
然而,在窦太后的严密监控下,他与内外臣僚根本没有接触的机会,只能将这份不满深埋在心底。
在这孤独而压抑的宫廷生活中,唯有清河王刘庆,与刘肇感情深厚。
两人时常在宫中相聚,避开旁人的耳目,共议心事。
刘庆的陪伴,成为了刘肇在黑暗宫廷中唯一的慰藉,让他感受到了一丝温暖和亲情。
随着年龄的增长,刘肇对权力的渴望愈发强烈,他决心夺回属于自己的权力,铲除窦氏家族的势力。
然而,窦氏兄弟在朝廷中盘根错节,势力庞大,党羽遍布朝野,想要扳倒他们谈何容易。
刘肇深知,此事必须谨慎行事,稍有不慎,便会招来杀身之祸。
在那段艰难的日子里,他表面上对窦氏家族言听计从,装作懵懂无知的孩童,暗地里却时刻关注着朝廷的动向,等待着反击的机会。
为了搜集扳倒窦氏的证据,研究历代扫灭外戚势力的先例,刘肇想借阅《汉书·外戚传》。
但他深知身边的随从大多是窦氏的眼线,一旦借阅的消息泄露,后果不堪设想。
于是,他让刘庆私下向兄长千乘王刘伉借书。
刘庆深知此事的重要性,趁着夜色,避开巡逻的侍卫,小心翼翼地完成了任务。
夜里,刘肇和刘庆在昏暗的烛光下,一起研读《汉书·外戚传》,仔细分析历代皇帝铲除外戚势力的策略和方法,谋划着如何应对窦氏的威胁。
他们时而低声讨论,时而陷入沉思,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永元四年,机会终于来了。
这一年六月,发生日食,在古代,日食被视为上天对人间的警示。
位列三公的司徒丁鸿借机上书,暗示刘肇发动政变,夺回政权。
刘肇敏锐地察觉到,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他当机立断,以“到白虎观讲经”为理由,移驾北宫章德殿。
在殿中,他任命丁鸿为太尉,兼任卫尉,统领宫中禁军,控制南宫、北宫。
丁鸿领命后,迅速调集禁军,部署在宫廷的各个要害部位,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