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秦朝的国防和促进地区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起到了重要作用。
它使得秦朝的军队能够迅速地抵达北方边境,应对匈奴的侵扰;同时,也促进了中原地区与北方边疆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加强了各地区之间的联系和融合。
秦直道被誉为“千古第一道”,是世界历史上的一次伟大壮举,它见证了蒙恬的卓越才能和秦朝的强大国力。
蒙恬在北方戍边期间,不仅致力于军事防御和工程建设,还积极发展当地经济。
他发动三万多名罪犯垦荒,组织百姓进行农业生产,使得边疆地区的经济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加强了后备力量的储备,减轻了中央政府的负担。
同时,他还与公子扶苏一起,关注民生疾苦,曾共同上书秦始皇,希望通过合理安排人力以减轻徭役,但他们的建议并未被秦始皇采纳。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第五次出游期间突然重病,他深知自己大限将至,便拟写遗旨,让公子扶苏安排后事,显然是要传位于扶苏。
然而,这一遗旨却被赵高盯上了。
赵高,这个中国历史上首位站到权利最高点的宦官,一直以来都惧怕蒙氏兄弟和公子扶苏。
扶苏为人刚毅正直,对赵高的种种行为非常厌恶,而且他与战功赫赫的蒙恬关系甚好。
蒙毅的治法非常严明,曾经就因赵高犯下大罪判其死刑,幸亏秦始皇的赦免才逃过一劫,所以赵高对此三人尤为忌惮,一直盘算着除掉他们。
赵高与皇子胡亥密谋篡位,威胁丞相李斯篡改遗旨。
不久之后,秦始皇于沙丘病死,皇位由胡亥继承。
而蒙恬和扶苏看到的遗旨,却是莫须有的罪名,指责扶苏不能开辟疆土,还使士卒大量伤亡,甚至数次上书诽谤父皇;蒙恬的罪名是监管不力,没有纠正扶苏的过失,最终责令他们自杀谢罪。
公子扶苏看到遗旨后,悲痛万分,他对秦始皇的命令深信不疑,认为自己罪该万死,于是毅然自杀。
但蒙恬却怀疑其中有诈,他手握三十万大军,完全有能力反抗,但他深知蒙家三代忠信,不敢辱没祖先的教诲,也不愿背叛秦王。
他对使者说道:“我率领三十万大军,虽身被囚禁,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