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剑,直击他内心深处的渴望。
嬴政深知,李斯所言极是,秦国多年的努力不能功亏一篑,统一天下的大业必须抓紧推进。
从那以后,嬴政开始关注李斯,听从他的计谋。
李斯建议嬴政暗中派遣谋士携带金玉财宝游说诸侯,对于那些可以用钱财收买的诸侯名士,便重金结交,让他们为秦国效力。
对于不肯就范的,就派刺客暗中除掉。
嬴政采纳了这一策略,李斯也因此忙碌起来,他精心挑选谋士,为他们制定详细的计划,安排他们前往六国。
这些谋士凭借着李斯的谋划,在六国之间纵横捭阖,成功离间了六国的君臣关系,为秦国的军事进攻创造了有利条件。
随着离间计的成功实施,秦国在对外扩张中取得了一系列胜利,李斯也因功被升为客卿,开始在秦国政坛崭露头角。
然而,命运似乎总爱捉弄人。
正当李斯在秦国渐入佳境时,“郑国渠事件”爆发。
韩国派水利专家郑国入秦,建议秦国修建一条大型灌溉渠,企图以此消耗秦国国力,避免其伐韩。
起初,秦国并未察觉韩国的阴谋,在郑国的主持下,工程顺利开展。
后来,韩国的阴谋败露,秦国宗室大臣纷纷进言秦王:“诸侯之人来秦国做事,大多是为其主充当间谍,应将所有客卿一律驱逐。”
李斯也在被逐之列。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李斯心急如焚。
他深知秦国若驱逐客卿,将是巨大损失。
客卿们为秦国带来了不同的思想和治国理念,是秦国强大的重要助力;而对于自己而言,这也意味着他刚刚开启的辉煌前程将就此断送。
在这危急时刻,李斯没有坐以待毙,他奋笔疾书,写下千古名篇《谏逐客书》。
在文中,他以深情而有力的笔触,列举秦穆公、秦孝公、秦惠王、秦昭王四位君主重用客卿,使秦国强大并成就霸业的史实:“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