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是奖励军功,公孙鞅深知秦国军队战斗力的重要性,规定按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贵族若无军功,不得列入宗室簿籍。
这一举措打破旧贵族世袭爵位的特权,激发普通士兵的战斗热情。
同时,公孙鞅还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者可免除徭役,而从事商业或因懒惰致贫者,全家罚为官奴。
他希望通过此举,让更多人投身农业生产,增强秦国经济实力。
这些法令一经颁布,便在秦国掀起轩然大波。
旧贵族们利益受损,纷纷跳出来抵制变法。
一些贵族暗中串联,企图煽动百姓反对变法;还有的直接上书秦孝公,要求废除法令。
普通百姓也对新制度心存疑虑,他们习惯旧有的生活方式,对这些陌生的法令感到不安。
公孙鞅深知,此时若稍有退缩,变法便会功亏一篑。
他一方面加强对法令的宣传,派人到各地讲解变法的意义和内容;另一方面,坚决打击反对变法的势力,对那些暗中破坏变法的贵族毫不留情地进行惩处。
为取信于民,公孙鞅在咸阳城南门立起一根三丈长的木头,下令谁能将木头搬到北门,就赏十金。
百姓们围在木头旁,议论纷纷,觉得此事太过容易,且赏金丰厚,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公孙鞅见状,又将赏金增至五十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一人壮着胆子将木头搬到北门。
公孙鞅立即兑现诺言,当众将五十金赏赐给他。
这一举动让百姓们相信官府的诚信,也为变法的顺利推行奠定基础。
然而,变法的推行并非一帆风顺。有一次,太子驷触犯法令。
在秦国,太子是储君,地位尊崇,不能施以刑罚。
公孙鞅陷入两难境地,但他深知,法令若不能公正执行,变法必将失去公信力。
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处罚太子的老师公子虔和公孙贾,一个被割鼻,一个被黥面。
这一强硬举措震惊秦国上下,无论是贵族还是百姓,都深刻认识到公孙鞅推行变法的决心,法令也因此得以顺利推行。
数年过去,秦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