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然有万般不甘,但也无可奈何。
最终,他不得不带领着为数不多的残兵败将退守到会稽山上,妄图凭借山势之险暂时阻挡住吴军前进的步伐。
然而,此时的会稽山已然被如狼似虎的吴军围得水泄不通,越国可谓是身陷绝境,插翅难逃。
站在山顶之上,勾践凝望着四周那些身心俱疲、士气萎靡不振的士卒们,心头不禁涌起一股无尽的绝望与懊悔之情。
他痛苦地自责着,后悔自己昔日未曾虚心听取范蠡和文种的良言忠告,因一时的狂妄自大而轻视敌手,贸然出兵进击,以至于酿成今日这般惨不忍睹的败局。
就在这生死攸关的千钧一发之际,范蠡和文种挺身而出,向勾践献上了一条权宜之计——求和。
他们深知,以越国当下的国力根本无力与吴国正面交锋,如果强行抵抗下去,恐怕只有亡国灭种一途。
唯有暂且放下尊严,主动向吴国求和示弱,方有可能留存下越国的一线生机,待到他日养精蓄锐,重振旗鼓之时,再寻觅良机一举实现复国大业,东山再起。
勾践坐在王宫之中,眉头紧锁,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眼前摆着大臣们呈上的各种建议,他深知每一个决策都关乎越国的生死存亡。
经过数日昼夜不停地思考与权衡利弊之后,勾践终于下定决心采纳其中一部分人的提议。
他唤来忠心耿耿的文种,郑重其事地交代道:“文种啊,此次前往吴国军营求和之事至关重要,只能成功不许失败!”
文种恭敬地点头应诺,表示定当不辱使命。
文种精心准备了丰厚无比的礼物,怀揣着越国上下的期望,踏上了前往吴国军营的道路。
一路上,他心情沉重,深知此行责任重大。
终于抵达吴国军营,文种恭恭敬敬地走进营帐,见到吴王夫差时,毫不犹豫地双膝跪地,低头弯腰,一副卑躬屈膝之态。
他声音颤抖地说道:“尊敬的吴王陛下,我代表越国前来向您求和。越国愿对吴国称臣纳贡,从此成为吴国的附庸之国,岁岁朝贡,永表忠诚。”
说着,文种将带来的珍贵礼物一一呈献于夫差面前。
夫差看着满地的奇珍异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