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待人员听了晏子的话,无言以对,只好去向楚王报告。
楚王无奈,只好下令打开城门,迎接晏子进城。
晏子见到楚王后,楚王又想继续羞辱他。
楚王瞅了晏子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怎么派你来这儿了?”
晏子知道楚王是在嘲笑自己身材矮小,但他并没有生气,而是巧妙地回答说:“大王怎么能这么说呢?齐国的都城临淄有七千多户人家,人们一起张开袖子,就能遮天蔽日;挥洒汗水,就像下雨一样。大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怎么能说齐国没有人呢?”
楚王接着问:“既然齐国那么多人,为什么会派你这样的人来出使楚国呢?”
晏子不紧不慢地回答说:“我们齐国派遣使臣,是有规矩的。那些有才能、品德高尚的人,就派他们出使那些贤明的君主所在的国家;像我这样无能的人,就只能派到楚国来了。”
楚王听了晏子的话,感到十分尴尬,本想羞辱晏子一番,没想到反而被晏子给羞辱了。
在这次出使楚国的过程中,晏子凭借着自己的机智和勇敢,成功地应对了楚王的种种刁难,维护了齐国的尊严和荣誉。
他的故事也因此在各国之间广泛流传,成为了人们传颂的佳话。
晏子使楚的故事充分展现了他卓越的外交才能和高尚的品德,让人们对他更加敬佩不已。
除了在政治、经济和外交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之外,晏子还是一位品德高尚、生活简朴的人。
他虽然身居高位,但从不贪图享受,始终保持着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
他的住宅十分简陋,甚至连马车都没有。
齐景公见晏子的生活如此清苦,多次想赏赐给他豪华的住宅和车马,但都被晏子拒绝了。
晏子认为,作为一名臣子,应该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重,而不是追求个人的享乐。
他的这种高尚品德和廉洁奉公的精神,深深地影响了齐国的百姓和官员,成为了大家学习的榜样。
在晏子的辅佐下,齐国逐渐走向了繁荣昌盛,成为了春秋时期的强国之一。
然而,晏子并没有因此而骄傲自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