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
商汤将自己的军队分成了多路,分别埋伏在各个险要之地,等待着夏桀军队的到来。
当夏桀的军队进入商汤的埋伏圈后,商汤一声令下,埋伏在四周的商军迅速出击,对夏桀的军队展开了猛烈的攻击。
夏桀的军队由于没有防备,顿时陷入了混乱之中。
在商军的猛烈攻击下,夏桀的军队节节败退,损失惨重。
夏桀见大势已去,只好率领残兵败将,狼狈逃窜。
这场战役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商汤和他的军队的士气。
同时,也让天下百姓看到了商汤的实力和决心,更多的部落和百姓纷纷前来归附商汤。
商汤的势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巅峰,他已经具备了推翻夏朝统治的实力。
击败夏桀的军队后,商汤并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他深知,夏朝虽然已经元气大伤,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夏桀仍然拥有一定的实力,不可掉以轻心。
于是,商汤在伊尹的辅佐下,继续积极备战,积蓄力量,等待着彻底推翻夏朝统治的最佳时机。
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商汤认为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决定发动一场大规模的战争,与夏朝进行最后的决战。
在出征之前,商汤举行了一场盛大的誓师大会。
他召集了商族的全体将士,以及归附他的各个部落的首领和军队,向他们发表了一篇慷慨激昂的誓词。
在誓词中,商汤历数了夏桀的种种罪行,如荒淫无道、残害百姓、重用奸臣、排斥忠良等,强调夏朝的统治已经失去了民心,天理难容。
他表示,自己此次出征,是顺应天命,替天行道,为了拯救天下苍生,推翻夏朝的残暴统治。
商汤的誓词,极大地激发了将士们的斗志和爱国热情,他们纷纷表示愿意跟随商汤出征,为正义而战,为推翻夏朝的统治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誓师大会结束后,商汤亲自率领着浩浩荡荡的大军,向夏朝的都城进发。
商汤的军队纪律严明,士气高昂,一路上势如破竹,很快就抵达了鸣条之地。
鸣条位于今天的山西省运城市夏县之西,是夏朝都城的重要门户,战略地位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