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各国的商人、学者、武士穿梭其中。
但公孙衍没有被眼前的繁华迷惑,他迅速调整状态,投身于学习和结交人脉之中。
每天,他早早起床,穿梭于大梁的大街小巷,寻找各种学术场所。
在那些聚集着文人雅士的地方,他认真倾听大家的讨论,积极参与其中,与来自各国的学者、策士交流切磋,不断汲取知识,提升自己的学识和见识。
一次机缘巧合下,公孙衍结识了魏国的相国白圭。
当时,白圭正在举办一场宴会,邀请了许多大梁的才俊。
公孙衍虽没有收到请柬,但他凭借着自己的勇气和智慧,成功进入宴会现场。
宴会上,众人谈论的话题从治国理政到军事战略,公孙衍听得入神,忍不住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他的观点独特,分析透彻,对白圭提出的一些问题也能对答如流。
白圭是一位经验丰富、善于用人的政治家,他见公孙衍谈吐不凡,对天下局势有着独特的见解,心中暗自赞赏,便将他招致麾下。
在白圭的府中,公孙衍迎来了人生的重要转折点。
他有了更多学习和实践的机会,得以参与许多重要的政治事务。
白圭对他悉心教导,传授他官场的规则和为人处世的道理。
公孙衍也十分珍惜这个机会,他努力工作,认真研究每一个政策和决策,逐渐积累了丰富的政治经验。
同时,他凭借自己的才能,在魏国朝堂上崭露头角,提出的一些建议得到了采纳,引起了其他大臣的关注。
然而,公孙衍并不满足于在白圭手下担任幕僚。
他胸怀大志,渴望有更大的舞台来施展自己的抱负。
不久之后,公孙衍得到了一个出使秦国的机会。
秦国自商鞅变法后,国力日益强盛,推行耕战政策,奖励军功,国内经济迅速发展,军队战斗力大幅提升,成为了战国时期的强国之一。
公孙衍深知此次出使责任重大,关乎魏国的利益和安危,于是他精心准备,深入研究秦国的国情、政治制度以及秦惠文王的性格特点,制定了详细的外交策略。
到达秦国后,公孙衍凭借着自己出色的口才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