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周显王身边的大臣们对苏秦这个出身贫寒的年轻人充满了质疑和不屑,他们认为苏秦不过是一个只会夸夸其谈的毛头小子,毫无根基,竟敢口出狂言,妄图改变祖宗留下来的规矩。
苏秦四处奔走,却处处碰壁,他的满腔热情被一次次无情地浇灭,但他并未因此气馁,心中的火焰反而燃烧得更加旺盛。
他坚信,是金子总会发光,只要自己坚持不懈,总有一天能找到赏识自己的伯乐。
于是,苏秦离开周国,前往秦国。此时的秦国,在秦孝公和商鞅变法后,国力日益强盛,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具实力的国家之一。
苏秦认为,秦国是他实现抱负的最佳舞台。
他向秦惠文王献上了自己精心准备的治国方略,主张秦国以强大的军事实力为后盾,采用连横之术,各个击破六国,实现天下统一。
然而,秦惠文王刚刚处死商鞅,对游说之士心存疑虑,加上秦国当时内部局势尚未完全稳定,秦惠文王并没有采纳苏秦的建议。
苏秦在秦国滞留了一年多,多次上书,却始终得不到秦惠文王的重用。
他的盘缠渐渐用尽,生活变得十分窘迫,身上的衣服破旧不堪,鞋子也磨出了洞。
最终,苏秦不得不离开秦国,踏上了返乡之路。
回到家中,苏秦本以为会得到家人的安慰和支持,然而迎接他的却是家人的冷嘲热讽。
妻子坐在织布机前,头也不抬,继续织布;嫂子连饭都不给他做,还对他恶语相向;父母也唉声叹气,埋怨他不务正业,白白浪费了这么多年的时间和金钱。
苏秦心中痛苦万分,他深刻地体会到了世态炎凉。
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沉沦,反而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他在心中暗暗发誓:“此仇不报,我誓不为人!我一定要让那些曾经看不起我的人,对我刮目相看!”
苏秦闭门不出,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所学和所经历的一切。
他将自己关在房间里,日夜苦读,仔细研究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和地理情况,分析各国之间的利益关系和矛盾冲突。
他翻遍了家中所有的藏书,每一本都被他反复研读,竹简上留下了他密密麻麻的批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