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去年大汉中原地区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旱灾与蝗灾,百姓生活陷入了极度的困苦之中。文帝心急如焚,派遣使者前往宋国请求借粮援助。宋国开始很爽快地答应了请求,但后来却又百般拖延。在汉朝使者的多次催促下,宋国提出了一个条件:解除本国公主与汉国三皇子的婚约。理由简单而直接,他们不愿将本国公主许配给一位傻皇子。
在刘轩变傻之后,文帝确实曾考虑过更换皇子与宋国缔结婚姻,但近年来汉国与北方的燕国战事不断,国内又连续闹灾,这一计划便被暂时搁置。宋国自己提出解除婚约本也无可厚非,但他们却将此事与粮食借贷挂钩,并要求刘轩亲自前往金陵签署解约文书,且时间定在三月十四日,这令文帝极为不悦。
文帝之所以不悦,是因为每年三月十五,在金陵城宋汉两国接壤的地区都会举办一届盛大的跨国诗会。届时,两国的才子们都会聚集于此,展示各自的才艺。其中的佼佼者,往往能被本国朝廷重用,从而步入仕途。因此,金陵诗会被才子们戏称为“民间科举”。
宋朝特意选择在诗会前夕,与大汉签署解除婚约的文书,并要求双方当事人亲自出席。这无疑是想向天下的才子们看看刘轩的痴傻,以此证明悔婚之举并非宋国背弃信义、违背两国间长达近百年的联姻盟约。
此举对汉国而言,极有可能引发负面的舆论效应。世人会认为汉国想以一位傻皇子来骗取宋国才貌双全的长平公主,这不仅会让宋国的士人感到愤慨,就连大汉的读书人也可能对本国的这一决策心生鄙夷。毕竟,许多读书人都非常的迂腐。
更让文帝气愤的是,宋国近期竟然与汉国的死敌燕国频繁接触,并且有意无意地将这一消息透露给大汉。这无疑是对大汉的赤裸裸的威胁和挑衅。
针对此事,朝廷大臣们迅速分化为三派,各持己见,争执不下。
以兵部尚书苏格源、礼部尚书陈明远及齐王刘浩为首的一派,坚决反对让刘轩去签署协议。他们认为,此举不仅是对三皇子个人的羞辱,更会损害汉皇室的颜面乃至大汉帝国的尊严。因此他们宁愿选择不借粮,也绝不向宋国低头。
而太子刘鹏、丞相张中平、户部尚书韩康安、鲁王刘玉、赵王刘征等人则持不同观点。他们认为,宋汉两国已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