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马尔罕的集市上,林羽指尖抚过粟特商人柜台上的鎏金胡瓶,瓶身的“野山羊纹”竟与陕西出土的何家村银壶如出一辙。系统波动传来:“齿轮组织在《魏书》中添加‘粟特器物皆仿汉制’伪注,企图构建‘华夏文明中心论’。”
他转向商人阿尔达希尔:“此瓶的‘联珠纹’源自波斯萨珊,而‘鎏金技法’传自汉地,就像你腰间的唐式蹀躞带与波斯弯刀的结合。”阿尔达希尔挑眉,从内衬取出半卷《粟特语-汉语双解词典》:“三年前在凉州,汉人学者教我用《说文解字》部首理解粟特字母,如今我的驼队能在河西畅通无阻。”
暮色四合时,林羽在商队帐篷内目睹一场特殊的“文明对译”:阿尔达希尔用粟特文记录唐廷的“均田令”,汉人译官则将粟特的“葡萄酒酿造法”抄入《齐民要术》补遗。油灯将两人的影子投在毡帐上,胡瓶的联珠纹与汉式云气纹交叠,织成中亚夜空中的文明星图。
夷夏之辨(1645·南京)
清军入关后的第一个中秋,林羽在秦淮河畔的画舫上,听见士人阶层激烈争论“剃发易服”是否为“文明沦丧”。系统警示:“齿轮组织放大‘华夷之防’对立,试图制造文明断裂记忆。”他摸向腰间的罗盘,指针正平稳指向“文化认同”的刻度。
“诸位可知‘华夏’何义?”林羽叩响船板,“《春秋》言‘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礼仪非束发垂缨,而是恤老慈幼;服章非宽袍大袖,而是蔽体守礼。”他展开从日本带回的《华夷变态》抄本:“德川幕府以‘华’自居,却不知真正的华夏文明,如长江纳百川,清浊并蓄而浩荡不息。”
画舫行至桃叶渡时,林羽看见岸边有满人孩童模仿汉人放河灯,而汉家老者正教蒙古军士辨识月饼模子上的吉祥纹。月光溶在秦淮河里,将剃发留辫与宽袖大袍的倒影一并揉碎,化作文明长河里的粼粼波光。
文明的熵增定律(∞·文明实验室)
在时空管理局的文明实验室,林羽看着ai模拟的“纯粹文明演进模型”——所有文明因子因拒绝交流而陷入熵增,最终凝固成毫无生气的单色晶体。钟表匠(此刻身着白大褂)递来数据报告:“封闭文明的熵值每百年增加27,而开放文明的负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