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咏东晋“金融大亨”沈充》
烘炉铸雪沸吴风,铁甲曾翻赤壁空。
未料前溪歌舞散,寒星独照剑霜红。
公元384年的洛阳城,一队商贾正围着西域来的胡商讨价还价。突然\"叮当\"一声,某位仁兄的荷包漏了个洞,几十枚青灰色的铜钱蹦跳着滚入护城河。这些刻着\"沈郎\"字样的钱币,在河底与鱼虾作伴三百余年后,被考古学家打捞出水时,竟还保持着清晰的轮廓——这不禁让人想起它们的主人沈充,那个在东晋金融史上蹦跶得最欢的胖子。
一、钱眼里蹦出来的野心家
1钱币世家的\"钞能力\"启蒙
吴兴沈氏的祖宅里,藏着个堪比现代保险库的钱窖。五岁的沈充第一次跟着父亲下窖查账,看着满墙挂着的\"五铢钱模板\",脱口而出:\"爹,这些饼模子能烙铜钱馅饼吗?\"管家吓得差点打翻油灯——这孩子竟把皇家御赐的铸钱模具当厨具。
十年后的上巳节,十五岁的沈充已经能闭着眼睛分辨铜锡比例。他在家族工坊搞的\"铸钱奥林匹克\"大赛,让老工匠们看得目瞪口呆:这小子独创的\"旋风浇铸法\",能让铜水在模具里转出完美漩涡,成品钱币边缘光滑得能当镜子照。
\"少爷,您这手艺不去少府监当个铸钱总监可惜了。\"账房先生捋着胡子感慨。沈充却把玩着新铸的钱币神秘一笑:\"等着瞧,我要让沈家钱币比建康城的柳絮飞得还远。\"
2王敦的\"猎头计划\"
太兴三年(320年)的某个春日,江州刺史王敦正对着账本发愁。自从朝廷推行\"禁私铸\"政策,他的军费就缩水得像晒干的橘子皮。谋士钱凤献计:\"听闻吴兴沈氏有个钱袋子成精的公子哥,将军何不……\"
此时的沈充正站在一片由十万枚铜钱铺成的巨大太极图中央,他站在阴阳鱼眼上,高举双臂,口中高呼:“钱能通神!”
这一举动引来了周围路人的围观和窃窃私语,但沈充却毫不在意,他沉浸在自己的行为艺术之中,仿佛这些铜钱就是他与神灵沟通的媒介。
就在这时,一名家仆匆匆跑来,向沈充禀报:“公子,有位自称‘王大将军特使’的先生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