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跑路,长安守将蒋英更是直接献城投降后赵。好好的战略转移,硬是演变成了“溃败式搬家”。
反攻长安:热血上头,缺乏pn b
半年后,兄弟俩突然热血沸腾,决定反攻长安。刘胤率数万大军东征,沿途百姓积极响应,一度声势浩大。然而,后赵名将石虎率援军赶到,内外夹击下,刘胤大败而归。更离谱的是,败军撤退时竟毫无章法,被石虎一路追杀到天水老巢。
最后的倔强:骂战到底
城破之时,刘熙兄弟被俘。面对劝降,他们选择“骂贼而死”,带着三千文武慷慨赴死。这种“头铁”精神虽令人唏嘘,但也暴露了他们的政治幼稚——若早知必死,何不战至最后一兵一卒?
在长安城破前三个月,刘熙曾在东宫举办了一场诡异的\"饯行宴\"。那日他特意命人将刘胤请来,兄弟二人对着空荡荡的大殿推杯换盏。酒过三巡,刘熙突然抽出佩剑,剑锋在烛火下泛着寒光:\"兄长可知,这把剑是母后当年从洛阳带出来的?\"
刘胤瞳孔微缩,他当然记得这把镶嵌着和田玉的鎏金宝剑——永嘉之乱时,母亲羊献容被匈奴兵从凤銮上拽下来,正是用这把剑划破了自己的脸颊。此刻刘熙醉眼朦胧地抚摸着剑鞘上的血迹:\"母后说过,我们匈奴刘氏能坐天下,靠的不是刀剑\"
\"是靠这里。\"刘胤突然伸手戳了戳弟弟的心口,惊得刘熙踉跄后退。这位被民间称为\"玉面将军\"的永安王,此刻眼中闪着奇异的光芒:\"你可知为何父亲当年要屠尽西晋宗室?因为司马家的心太软了。\"
这段对话仿佛预言了兄弟俩日后的命运。当他们带着十万军民向天水撤退时,刘熙固执地要求带上太庙里的祖宗牌位,而刘胤却连夜将国库金银熔成便于携带的金饼。不同的选择,映射出二人迥异的性格——一个守着虚妄的礼法,一个握着现实的利益。
天水围城中的\"末日狂欢\"
当后赵大军将天水围得铁桶般时,城内的场景却荒诞得像场闹剧。刘熙坚持每日在行宫举行朝会,哪怕殿外饿殍遍地;刘胤带着亲兵在城头烤肉饮酒,美其名曰\"犒赏三军\";最离谱的是尚书令呼延寔,这位七十岁的老臣突发奇想,要复原周礼中的\"衅鼓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