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西晋贤士嵇绍:一个在忠孝夹缝中起舞的“矛盾体”忠臣(3/7)
荡阴战场上的荒诞剧远不止于此。当成都王司马颖的叛军杀到时,百官上演集体大逃亡:有人躲进茅坑,有人裹着妇人裙子跑路,还有人现场表演“装死三连”——闭气、翻白眼、吐舌头。唯独嵇绍反其道而行,不仅不跑,还特意整理好官帽,像走红毯似的挺直腰板挡在皇帝车前。这种“反向操作”把叛军都看懵了,小兵甲捅捅同伴:“这哥们是不是脑子瓦特了?”
司马衷的“忠臣别杀”堪称史上最心酸冷笑话。当叛军头目认出嵇绍时,这个连蝗灾都不懂的皇帝突然智商上线:“此嵇侍中,勿杀!”可惜对方回怼:“我们老板说了,除了您谁都不能留。”活脱脱甲方爸爸无视乙方需求的既视感。最讽刺的是,后来司马颖看到血衣时竟感叹:“早知他这么忠,该留个全尸。”——这脑回路,建议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
血衣事件的后传更魔幻。司马衷把染血龙袍当传家宝供着,每次上朝都要深情抚摸,搞得群臣集体患上“红衣ptsd”。某次大宴,新进宫的胡姬好奇询问血衣来历,老太监神秘兮兮道:“这可是嵇侍中亲笔签名的限定款!”成功把恐怖故事讲成了奢侈品发布会。
四、历史评价罗生门:忠孝两难全的千年口水战
顾炎武骂他是“三十余年无父之人”,文天祥却在牢里写《正气歌》为他打call。这场持续千年的辩论赛,本质是价值观的碰撞:
正方:用职场社畜思维看,他实现了从“罪二代”到“三公追赠”的逆袭;
反方:按武侠小说逻辑,这就是认贼作父的“张无忌投靠元朝”魔改版;
中立派:西晋职场本就魔幻,能在八王之乱中保持人设不崩已是奇迹。
明清文人的互撕现场堪比微博热搜。王夫之在《读通鉴论》里痛心疾首:“嵇绍之仕晋,犹苏武之娶匈奴女!”(这比喻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而毛奇龄直接开喷:“父仇不共戴天,这货居然给仇人打工,呸!”但文天祥在元朝大牢里疯狂打call:“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为嵇侍中血!”把嵇绍的血衣和春秋时期的硬核史官并列,妥妥的忠臣天团c位。
现代学者更是脑洞清奇。有人用心理学分析嵇绍的“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有人用博弈论论证他“曲线救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