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件事情我当朝忘记说了,现在想起来有些懊悔。”
听他说杀了郭援,这个过程肯定不会太过顺利,朝廷怎么可能同意杀郭援,直接得罪高干、袁绍?
因此不会有什么合法程序,必然是立刻诛杀,造成既定事实。
朝会群臣百官,不反对就是默许,强行改变这些人的外在形象。
裴秀不觉得意外,即将北征的节骨眼上,高干的使者来了,这本身就有问题。
直接杀了,最为省事。
高干若有本事,就带着上党、太原、雁门的军队来打一场!
袁绍自己也是初步理顺冀州,高干实控也就小半个上党,充当抵御张燕、黑山军的前排屏障。
朝廷一日不承认,高干就别想对太原、雁门、代郡、定襄、西河各郡发布正规法令。
现在的高干,也就上党郡内的士人看在袁绍武力的面子上,与高干维持表面合作。
真承认高干、袁绍、袁谭、袁熙这些人的任命,那立刻就祸事了。
因此杀高干使者,赵基杀的理直气壮,哪怕把杨琦这帮老头拎出来摆在朝堂,也会默许他来动手。
这些老头再不堪,也有维护朝廷权威的积极性与勇气。
不像最近征拜的大量河东郎官,这些土鳖能把高干的使者理解为袁绍的使者,恨不得跪在对方面前,结成师友。
也就徐晃反应的慢一些,哪怕去卑,也觉得这个高干使者必须杀。
他这个右贤王哪怕是摆上去充数的,可他转战各方,与各路军阀都合作过,认知能力在大多数人官吏、匈奴贵族之上。
至于贾诩……赵基只杀了郭援,如果他来动手,郭援的护卫也要一起处死,这样才能尽可能消解隐患,让隐患延迟爆发。
此刻贾诩不会建议赵基派人去追杀护卫,反而问:“侍中所言懊悔之事,又是何事?”
说话间都已到了大厅,分别落座,这是一个八张矮桌拼在一起的大桌。
桌子正中就是沙盘,还有装兵棋的木盒,桌子四面摆着矮榻。
众人落座,赵基左右看一眼他们,才说:“是传国玉玺,前几日曾听到一条流言,不知真假。说是当年孙坚率先入雒阳,在宫室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