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灰蒙的天幕下,庆州城褪去一日喧嚣。城中宅邸错落间,盏盏灯火透过窗户映照出橙黄色的火光,如碎金撒落夜幕,又似繁星坠于人间,在各类房屋的檐角间织就一片静谧而朦胧的光网。
贾府大宅后院,青灰色假山阴影斜斜切过苔痕斑驳的青砖地。一张酸枝木长条案桌覆着半旧的明黄布帘,布帘中央的伏羲八卦图用黑线绣就,历经岁月,原本的黑色已然变得有些灰白。
案桌正中置一枣木雕花米斗,斗内粟米堆成圆锥状,两根拇指粗的白烛深深插入米中,蜡泪已在斗沿凝成蜿蜒的白蛇,摇曳的火光将斗身 “五谷丰登” 的刻纹照得明明灭灭。米斗前三只青瓷供奉盘呈 “品” 字形排布:左盘盛着一碟干果,中盘码放着五块茯苓糕,右盘则以荷叶托着三块煮熟的羊肉。
道坛左侧,几叠符咒分三列整齐码放。符咒上的咒文不同,显然是各有用途。右侧是一个六足黑色香炉,香炉尤为别致:炉盖中央嵌着铜钱大小的八卦凸纹,与布帘图案遥相呼应。香炉的腹部,刻着八个不知是文字还是符文的图案。
道坛前立着个四十余岁的黄冠道人,黄色道袍下藏着发福的身形,腰间绦带被腩肉撑得绷直,三缕鼠须悬在双下巴上,随念咒时的震动轻轻发颤。
不远处的槐树下,贾仁奇垂手而立,五十岁的身形仍挺得笔直,石青色长袍上的云纹暗绣随呼吸微微起伏。他侧身护着夫人 —— 那四十来岁的妇人攥着绢帕的手已沁出汗渍,指节上的金戒指在暮色里泛着冷光。
贾仁齐身后立着两个妙龄女子:年长些的十五六岁,另一个十四五岁,两人如羽翼般同父母一起将一个约莫十岁的男孩护在中央。那孩童正一脸疑惑的看着那道人,不时又把目光投向道人前方的道坛。他脖颈间缠着三道红绳,红绳上串着一枚平安锁,锁身刻着古朴符文,在烛火下泛着冷冽光泽。
那道人转向贾仁齐一家,神情肃然道:\"贾居士,贫道即刻开坛施法,还望诸位切勿随意走动。\"
贾仁齐连忙应声:\"韩道长但请放心,在下已叮嘱家人侍从严守规矩。\"
一旁贾夫人亦敛衽行礼:\"有劳道长费心。\"
\"贾夫人不必多礼,\" 道人抬手虚扶,道袍上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