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1月,全国各地军管会陆续被地方人民政府取代,同年,国家在全国实行了粮食农产品等统购统销政策,在这一年,为了居民区管理和防敌特,街道办成立了戴红袖箍的老头老太太和大院调解员,也就是后来的管事大爷。
张二河原本是不打算竞争什么调解员的,可张丰提到若是让易中海当了调解员,肯定会借官方背景在院里搞风搞雨,到时听还是不听?
张二河一听这话,顿时觉着有道理,于是便参与了竞选。
在聋老太的帮助下,易中海赡养孤寡老人,稳稳就坐上了调解员的位置。
张家在解放前和解放后都有过立功表现,而且现在还抚养院里没人照顾的小女孩,因此张二河也顺利当选了调解员。
后院,刘海忠对当官最积极,整天往街道办跑,王主任被磨得没了脾气,也顺利当上了调解员。
这时候易中海又想搞事情,提议按年龄排一、二、三调解员,共同管理整个大院,这用心可谓相当的险恶,提议一旦顺利实施,张二河和刘海忠就会沦为陪衬。
刘海忠为了能管理整个大院,想也不想的就同意了。
可问题到了张二河这里却被直接拒绝了,直言前中后院各管各的,你们想合并你们自己搞,他不干涉,易中海心里是那个气啊。
后来易中海又通过聋老太的关系,找上王主任来促成此事,王主任听后也没多想,认为可行,就在下班时带着几名干事来到四合院,询问剩余两位调解员。
刘忠海自然是双手赞成,就在易中海露出胜利笑容时,张二河还是直言拒绝,他不愿意管理中院后院的事,并且直言,调解员的职责是调解院里的邻居纠纷,以及防敌特这等破坏分子,大家平时都有工作,人多了也没那么多精力管,可以有事一块商议,但没必要前中后院合并混乱管理。
王霞王主任接触张家接触的比较早,自然了解这一家的所有情况,于是便同意了各管各的,就像张二河说的,调解员的职责就是调节邻里纠纷、防敌特都是次要的。
易中海一看事情又没成,他还以为张家一见是王主任来了就会给面子,结果还说的那叫一个头头是道,心里那叫一个气啊,又没能如愿。
等王主任走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