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其他类型 > 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 第389章 李逸卖官(3/6)
毫无珍惜。

    自仓城至郭门,米厚数寸,为车马所践。

    群盗来就食者并家属近百万口,无瓮盎,织荆筐淘米,洛水两岸十里之间,望之皆如白沙!”

    李逸听到戴胄描绘,也不由的摇头。

    真是不知珍惜,隋末那种大饥荒人相食的时代,李密打下了天下最大的粮食,不好好管理,而是任人随意拿取,结果就是导致没人珍惜粮食,到处浪费。

    不仅是从仓库到城门口,路上全是米,就是洛河边,那些前来的各路义军、家属、流民,也是取了米后在河边淘米,漏的洛河边有了一片米滩。

    这是何等的浪费啊。

    李密要是好好管理一下,也不至于如此。

    可李密不在乎,他打下洛口仓,后来又打下黎阳仓,靠着开仓放米这一招,吸引了无数人加盟,一举成为中原最大的义军。

    最终李密没折腾几年,败亡了,粮仓里的粮也消耗的差不多了。

    王世充击败李密后,也还在用洛口仓等,但早没了大业时的存粮,都是后来河南各地征来的粮,根本没多少。

    李逸想要夺下洛口仓后,开仓赈济百姓,安抚流民,恢复耕织,路子不通。

    当初李渊太原起兵南下,靠着李孝常献的永丰仓,暂时解决了军需,可存粮也不多,夺下长安后,甚至也只能让百姓去巴蜀就粮,这几年关中也是一直粮价很高。

    说到底,杨坚杨广爷俩早年到处征收,积攒在几大粮仓中的粮食,早消耗完了。

    而唐军此前怀州总管黄君汉的校尉张夜叉,七十人就夺下了洛阳北的回洛仓,但也没有粮食,否则也不可能没什么兵守卫,能让七十人夺取。

    李世民在洛阳,也是靠从关中、河东和陕虢等地转运粮草,左武侯将军党仁弘、检校陕州总管,就专门负责转运粮草,上一任陕州总管于筠就是因粮草转运问题,被贬职,换了党仁弘来。

    隋朝六大粮仓,基本没存粮了,永丰仓里,存的也是大唐各地调运的粮食。

    其实如今唯一还有粮的,也就是地方豪强大族了。

    可这年头粮食比命贵,谁肯轻易借粮?

    强征,能征上粮,但有可能引发豪强们对立甚至是叛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