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呢,就可知道这个时代的和尚,大多是什么样的了。
脆弱的战场平衡打破了。
介休城破,寻相还俘虏了不少介休唐军,实力加强了。
还能以介休城为据点,继续南侵,
张壁堡的李仲文现在就很难受,他们就那三千拼凑的人马,先前就打不过寻相,没能进介休,现在介休丢了,他更是孤立无援。
只能是派人来灵石求援,
“速出兵夺回介休?”
李逸将李仲文的那道命令扔到了一边。
他手里就那么点兵,勉强把守城池关隘还行,出去跟寻相野战,甚至是攻守易形,攻汉军的介休城,这不是找死么?
李逸可不觉得自己带兵本事多牛,
哪怕他跟李靖经常讨论兵法,也学到了一点东西,但他觉得自己所学不过皮毛。
估计就是李靖来,现在这个情况,也未必就会冒险出击吧?
李逸觉得打仗,其实有时就跟打游戏差不多,首先还是得讲究策略,然后是兵力。
优秀的将领,能用策略,调整兵力,使之在局部战场达到优势,然后击败敌人。
很少有说谁非要以少击多。
以少胜多的前提,那也是不断运动作战,在局部达到优势的。
就好比很多名将擅用的斜击战法,两军差不多兵力摆开阵势对打,那高明的将领用斜击法,就是一侧集中更多精锐兵力,开打后速度加快冲击对面敌人,
而中部和另一翼的兵安排的少,甚至打起来后,他们要放缓速度,这样主力先击破敌人一翼,其它中、侧翼则负责要吸引住敌人,拖住敌人就行。
当然,这种战术得艺高人胆大,
否则被敌将识破,人家只要把预备队派上来,你就难以突破了。甚至若是侧翼调骑兵上来,照样得送。
李逸自认为他不是什么天纵奇才的战术大师,
统兵还基本是外行,
手下也没有什么大将,李仲文那是上司,还刚吃了大败仗,不可信。
刘世让等人,也算了吧。
至于丘神俨李德奖等,都只是年轻的校尉旅帅级中低层军官,带领小部队还行,但要说到军团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