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其他类型 > 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 第245章 长乐(2/5)
说三十里一驿,但我觉得可于两驿之间,在这里再增设一驿,”李世民以他敏锐的目光,发现了一个问题。

    “嗯,毕竟这里是京师,迎来送往,军情公文也多,马常累死,增加一驿应当能大大缓解。”房玄龄也赞成。

    李世民又指着前面浐河,

    “国家帝业,本在京师,万国朝宗,百代不易之所。但秦中地狭,收粟不多,倘遇水旱,便既匮乏。如今禄廪数少,转运不过一二十万石,但将来天下一统,国运渐广,漕运必数倍于前,只怕支犹不给,

    “前朝隋文帝命宇文恺略循汉代漕渠故道而东,率水工开凿新渠,经渭口广通仓下,至潼关入黄河,长三百余里,渠下人民颇受其惠,然则此渠如今又已渐淤堵,”

    李世民认为,当根据隋代关中漕渠的旧迹,于渭水之南开凿一条与渭水平行的漕渠。这条漕渠西起禁苑之西,引渭水东流,中间横断灞水和浐水,东至华阴永丰仓附近与渭水汇合。漕渠开成后,又在长安望春楼下凿一潭,以通漕舟。

    这样一来,在永丰仓和三门仓所贮存的米,都可用船一直运往长安,不必再像以前那样用牛车陆运一段路了。由于全程改用水道运输,粮食的运输自然大大增加。

    “若是能在此修成水潭码头,则能成为长安漕运码头,到时关东中原,甚至江淮之粮布,都可直通京师。”

    房玄龄没想到秦王能够想到这么远,

    “重新疏浚隋广通渠,得动用不少民力,若要再引浐水挖个运河码头,工程不小。”

    如今天下未定,搞这么大的工程,不太合时宜。

    李世民缓缓道:“李逸出征前,曾跟我提起过如今长安城郊的那些难民,虽然长安城里见不到难民涌入,甚至长安城墙十里内都看不到多少难民,

    可那不过是官员禁止难民靠近长安城十里,在京郊三桥、灞上、咸阳等地就有大量难民聚集,

    李逸曾跟我说,这些难民虽非关中人,可也都是天子子民。既然来了长安,朝廷总不能视而不见,他觉得可以以工代赈,给他们一些活干,然后发给粮食,这样既赈济了灾民,也能做些实事。”

    疏浚漕渠,甚至在这里挖一个运河码头,李世民觉得这是个不错的以工代赈项目,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