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其他类型 > 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 第193章 医馆(1/5)
    大唐律法规定,奴婢贱人,律比畜产。生产藩息者,谓婢产子、马生驹之类。

    这些都是明文律法规定的,奴隶就是如同牛马一样的资财,并没有独立的人格。

    杜十娘出身门阀,呼奴使婢,早就习惯了。

    据说开皇年间京师最兴盛时城中有五六十万人口,其中奴隶就占有近十几万。

    做为当家娘子,杜十娘的划算很好,多买奴婢,既能干活又能生子,生下来的便是家生子,仍是奴婢,资产便增值了,这些家生子打小养大,用起来还更放心可靠,

    有那聪明的,挑出来好好培养,将来就可以充做庄头、管事等。

    买就买吧,

    一千匹绢,居然能买到一百四十二个奴隶,还大都是二三十岁的青壮,剩下的也是十几岁和四十几岁的,仅从投资角度,还真很划算。

    长安的粮价倒是出奇的稳定,

    一直维持在斗米匹绢左右,自从李渊登基称帝后,粮价好像就基本是这个价,只有在浅水塬大败那次,长安有过短暂的粮价疯涨,本来今年关中秋季收成不错,粮价应当跌。

    但现在这个价格稳定,背后透露着不少信息。

    一是朝廷趁机在收粮储备,二是有豪门地主、商粮们在后面囤粮控价,刻意不让粮价下跌。

    他们囤积掌握了大部份流通粮食,刻意限量放粮,这价格自然也就能维持在较高位置。

    这也变相说明,大唐现在还没顾不上这些民生问题,首要的还是统一。

    高粮价对李逸来说,也有个麻烦,他现在人越来越多,招的佃户部曲,作坊工人商铺伙计,甚至是买的这些奴隶,

    那可都是一张张嘴啊,都要吃饭的。

    哪怕这些奴隶没啥人权,条件极差,但总得喂饱,奴隶就算是牛马一样的资产,可也没谁会把牛马故意养瘦养死,那样不还是自己的损失。

    牛马还得添精料呢,

    一个青壮奴隶,一年得起码六七石粮食,这吃的粮倒是能买他们好几个了。

    所以反过来,杜十娘她们要蓄奴养部曲,那就得多买田地,粮食得自产,靠买粮的话,那太不划算了。

    旬休,

    李逸回了趟御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