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其他类型 > 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 第172章 甩手就是一巴掌(2/6)

    快则一个半月,慢则两月,发酵后的柿子就可以正式蒸馏酿酒,

    “为啥蒸酒时一定要用公鸡豆豆草?”

    晚上,十娘好奇的问,

    公鸡豆豆草是一种野草,蒸酒的时候,要把这种野草铡成八到十公分的段,掺在发酵好的柿子里,搅拌均匀再上锅蒸。

    “因为这样能够增加柿子间的空隙,起到疏松透气的作用,能够提高出酒量,”

    这种野草长的像是缩小版的芦苇一样,穗子像公鸡冠子,拌柿子最好。

    “不能用其它的替代吗,麦秸杆、稻草杆?”

    “谷杆也行,但效果不如公鸡豆豆好,而麦秸杆不行,蒸出来的酒口感不对,”

    十娘想不到这东西还有这么多讲究,“那为什么捣柿子不能用铁器只能用木器呢?”

    “铁器捣柿子,柿子会发黑,蒸出来的酒会带苦味,”

    经历过上次胖婶泄露腐竹方子的事后,

    李逸总结了教训,现在他做柿子烧酒也好,做香皂也罢,都是尽量把工艺拆分开来,

    比如这酿酒,

    他把收购柿子、捣柿子,以及初发酵、二次发酵、添加酒曲、酒糟、甚至是添加谷糠,以及后面添加野草,

    再到蒸馏,

    每一个工艺,都尽量分开,绝不再让人人有机会都接触知晓。

    特别是一些紧要的环节,

    他只用自家的奴隶,不用外人。

    吃一堑长一智,

    该防还得防。

    其实蒸馏柿子烧不是啥难事,要是不分开,很容易让人偷学去。

    最后的蒸馏环节,也就是大锅上架上木甑,跟蒸饭一样把搅拌好的酒料放进去,然后木甑上放个漏酒的溜子,上面再坐个鏊子,

    这也是李逸在自家犁作坊,让铁匠按图纸打造的,用锡一次成型铸造的,像是一个较深的大锅,

    锅底特意铸成尖状,锡鏊就是个冷却器。

    这个尖底要对准酒溜子,溜子其实就是一个带铜管的勺,铜管一端通过甑上留的孔穿出,

    蒸酒时,鏊子里要加满凉水和冰块来冷却,下面烧火,上面要保持鏊子里水冰冷,隔一会就舀出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