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兆杜氏跟韦家几百年的邻居,据说两族祖上,在很早很早以前其实是死对头,互相都差点灭对方族,但汉魏以来,却世代联姻,关系极好。
今天来的韦家子弟就很多,
一堆的韦家子弟,几乎都有爵位,公侯伯子男九等爵,散职散实官就更不用说了,
随便一个都有五品散职,
滑国公、郧国公、舒国公,韦家国公爵位就有三个,上庸公、襄阳公、魏兴公、观城公、河南公、武阳公,郡公爵位六个。
下面县公县伯等也还有七八个,至于子男爵就多不胜数了。
李逸以前以为这封爵很难,爵位含金量很高,现在才知道,原来这些顶级门阀,谁家没个两三个国公爵,没个五六七八个郡公县公县侯爵位?
至于子男爵,大宗嫡系子弟成年的,基本上都能弄个县子县男的,再不济也能弄个五品以上的散职。
不说公侯多如狗,但子男确实是遍地走。
太他娘的泛滥了,
就如比杜如晦家老三,这才三岁娃,也袭爵丰乡县侯。
以前李逸还觉得自己凭借机遇,几次立功,爵封伯,还挺自得的,觉得白手起家,也成新贵了。
可现在一看,跟那些韦杜子弟相比,啥也不是。
就跟之前想娶十娘的舒国公府韦二郎,他虽然是老二,不能袭舒国公爵,但照样直接袭封黄瓜县侯爵,这邑号也还是他家祖上传下来的。
这些京兆韦杜、弘农杨氏等名门子弟,交谈后发现,也并不是以为的不学无术纨绔子弟,
相反人家一个个挺有学问,甚至还能当场做个诗,
聊起这天下大势,也能头头是道,个个知兵,人人精通骑射,
果然没有三代出不了一个贵族,而这些门阀望族,那都是历经几百年,都是精英教育啊。
确实有点羡慕。
不过李逸倒也没自卑什么的,犯不着。
他倒是借着机会,还真卖出去一些祥瑞。
韦义节家两公子,怀德怀哲,一人也买了一个祥瑞,三十两黄金,包温室种植加传授经验给他们家仆人。
接着又有几位韦家子弟,还有杨氏子弟,以及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