滈河畔,收割热火朝天。
罗家堡有个东家特仁义大方,给的工钱比别家多,伙食也比别家好,带着老人娃都能有饭吃,这消息口口相传,导致现在天天有许多人跑来罗家堡求活干。
人太多了,
开始李逸也是来了就让干活,几天时间,李逸家塬下一百多亩稻田,塬上一百多亩谷子、大豆就都收回来了。
碾场脱粒,晾晒入仓,
数天时间,三百多亩地,粮食全收完了。
可来讨活的灾民倒越来越多,他们在滈河滩上搭起简易的稻草棚,拖家带口扶老携幼的十分可怜。
“活干完了,工钱也都结了,可这些人倒越来越多了,这可咋办?”
罗二等几个保长一脸愁容,
这罗家堡滈河对岸已经有一百多户灾民了,好几百人。
这些人现在到处讨活,可一般的百姓,家里就几十亩地,自己一家子辛苦一下,哪里还会请人。
就是田地多些的大户,也有长工,农忙时再请点短工就行,也要不了几人。
“昨天三家村的人跟那些人吵起来了,还动了手,晚上有饥民跑地里直接捋稻谷呢,被发现了打的头破血流。”
三家村以前就只有三家人,但现在也不过七八户,住在滈河南岸,也是兴盛里的。
“这些饥民,饿急了肯定会偷,昨天还有个汉子想偷咱家的狗嘞,幸好存孝发现,一拳打翻。”
这些饥民引发了许多矛盾,
一边要生存,饿急了偷鸡摸狗甚至直接地里捋人家稻谷,而本地百姓当然不愿意了。
“村长,得想个办法,要不然以后天天得打架,最怕的是这些人越来越多,咱们还不一定打的过他们。”罗三直言。
光脚的不怕穿鞋的,饿急了他们敢拼命。
李逸想了想,这也不全是因为自己请灾民干活条件好导致的,是这些灾民看到稻子熟了主动过来了,他李逸才在他们中招了人。
他招不招人,这些灾民都是奔着金黄的稻子来的。
“咱村里的青壮也都回来了,不过各家都还在忙着收割,我看这样吧,联系一下咱们里七个村的大户,大家一起坐下来商议一下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