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都没听说过柿子还能做酒的,李逸笑着道:“你们等着瞧吧,柿子酒可是很好喝的,”
他早盯上院里的柿子了,
或者说是看到这些柿子在变红,他才想起来这个事。
柿子在关中遍地都是,这玩意很好生长,甚至不需要怎么特意管理,能长满满一树,田间地头,甚至沟沟壑壑的地方也能长。
到了冬天,也算是不错的一样果子,还可以做成柿饼、柿酱。
当然,到后来,这种老品种的柿子,已经没啥人吃了,吃的都是那种改良过的水果柿子。
鸟都吃不过来,冬天里如红灯笼一样挂满枝头,最后任由掉落烂掉。
柿子酒跟地瓜烧一样,在很长一段时间,深受百姓喜爱,主要还是不用费粮食,便宜。
李逸早发现,现在关中的粮食贵,酒更是贵的离谱。
特别是皇帝还发布禁屠沽的诏令,就是禁止杀牛马,禁止粮食酿酒。
这让酒越发的贵了。
好的酒,斗酒十千。
中档的,也往往要一两千一斗了。
一般人还真喝不起。
现在腐竹作坊虽然还在开着,但价格从原来的每斤三百多钱,降到现在百钱,已经没有那么大的暴利了,给作坊里的工人开工钱后,赚到也有的赚,但只是普通小买卖了。
他觉得可以弄香皂、酒的买卖,
先从柿子酒开始,
其实柿子酒做起来非常简单,对柿子也没啥要求,软的硬的甚至坏的烂的都行,自己喝就挑好点的。
柿子酒先发酵再蒸馏,农村自己酿烧酒,什么地瓜烧、高粱烧、酒糟烧等等,大同小异,
虽说肯定没有各种什么先进的工艺、配方啥的,但几百年的传统酿造工艺,其实也还可以的。
甚至许多老头还只信任这种自酿的,觉得真材实料没有勾兑、添加啥的。
放到大唐来,那还是很先进的。
特别是这时代可还没有蒸馏酒,以黄酒为主,不管是叫米酒、清酒、烧酒、麦酒,其实都是差不多类型的,都是粮食酿造的发酵酒。唐朝的烧春啊清酒啊白酒啊,其实也还是发酵酒,只不过是熟酒。
经过制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