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二叔说要到集市上去买,村民们零星送已经不够了,而且那些毛柴杂柴腐竹房那边不能用,尤其是现在新添了烘烤房,也得用劈柴。”
李逸不在意的道:“有需要买便是了,二叔是作坊管事,这事他拿主意就行。”
“罗二叔说集市劈柴买的多能便宜点,但买的多得不少钱,要先问过你。”
“很贵吗?”李逸之前还真没太在意这个。
“若是买的多,则一担劈柴百斤二百钱。”秀芝道。
李逸听到二百钱时愣了下,柴火要两文钱一斤?
秀芝倒是生活经验丰富些,便解释道:“以前太平年间,一担柴能换一斗米,如今动荡未安,一担柴火虽卖二百钱,却也只能换半斗米了。”
姬氏也道:“都说千里不贩粜,百里不贩樵。这薪柴虽看似不起眼,但薪柴不适合长途贩运,都靠本地买卖。我们这是在京畿,长安郊区,自然就贵些。”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排第一的就是柴。
老百姓家家都要生火做饭,都靠烧柴,城市居民烧柴全靠买,柴跟米一样是一笔固定的不小开支。
乡下百姓虽说田里稻草麦秸桑枝麻杆这些也能烧,但如李逸这样要开作坊,那么多灶要烧,可就不是一点杂草灌木就够的。
首选当然是劈柴,优选松柴,松柴虽不如荷柴等耐烧,烟也大,但好燃且火快,价格也要便宜不少。
可二百钱一担,还是出乎李逸预料了。
这家里二十几口灶,一天到晚的烧,每天得烧多少柴,这腐竹房还打算再添十口锅呢。
他之前算成本的时候,都没怎么算柴火这块,
没想到成本不低,百斤松劈柴二百钱,但转过来想,一担柴也就换十个馒头,也不能说贵。
好在他的腐竹豆泡等没啥竞争,利润空间很大,否则就是这烧柴也能烧破产啊。
两文钱一斤,买一万斤得两万钱,值五十多匹绢呢,够他又买六口锅的。
“买,贵也得买,先买个一万斤,让送货上门来,这天天得烧,省不了的。”李逸对绿珠两人道,“明天我让二叔先到素君这开条子,然后到我这盖章,再去绿珠那支取钱绢买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