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人的或沉浸或看乐子,秦始皇看这一出戏却始终很是冷静,他站在了另一个角度,在他眼里,从某种意义上说,戏剧都一样,都是选择一个最大的主题来发散,哪怕是有的剧里面夹杂了其他主题,也不会盖过这个最大主题。
所以从一开始秦始皇就带着“为什么设计这个情节,这个情节是想是想表现什么?这个情节跟主题有什么关系?”这类问题在看剧,所以他看到这,就大致想到了这戏要往哪个方向发展。
“很简单啊,你细想,这出戏最大的主题是什么?是灾难下的人性,这没错吧。”秦始皇回答蒙毅。
“是,陛下圣明。”蒙毅表示同意。
“那,既然是人性,就不可能是单纯的坏或好,人性是复杂的,这一出戏到目前为止讲的都是偏好的一面,哪怕不是像尹尚华那类一开始就在危险来临时不顾自己危险勇敢救人的人,也是像秀安爸爸那种渐渐改变想法的人。
此时展现这个情节,就是在为另一种偏反面的人铺垫,也不算铺垫,都是明示了,那就是在危难之际不顾别人只顾自己,必要时甚至会推出别人挡枪的人,要写一个这样的人,肯定要让人因为他的自私付出生命才够深刻。”秦始皇难得有耐心,就多解释了几句。
蒙毅听了他家陛下的话,也是恍然大悟,陛下说的在理啊,又是给始皇行礼,说自己受教了。
另一位面,刘邦看到这也是一脸严肃,他虽然嘴上不说,但心里很清楚,人性这个东西,他刘邦不说全都明白,但之前几十年先是跟着这个朋友那个亲戚的,后来又打天下,也接触了不少,说一句小有心得还是有信心的。
他出发点跟嬴政的不一样,他只是单纯的顺着电影里所塑造的汽车公司专务的形象想而已,这样一个人,只要拍戏的人不崩他的人设,那最后一定会做出拿别人挡刀,损人利己的事的。
当然,除了他们两个,也有很多聪慧的人推测出了这一点,很是担心,不知道这七个人谁会死。
也还有人也猜到了,但还是抱有侥幸心理,希望只是因为这个人不想救人增加波折,但不会因此有人丧命。
【紧接着,秀安他们七个人又是利用丧尸变黑了就只能听声音的弱点,又是与丧尸搏斗的,又是一阵惊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