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他知道自己不能什么都做的好,所以他的思想是,这件事你比我有才能,比我做的好,那我就听你的。】
【比如领兵打仗,他自知自己比不过韩信,那就听韩信的建议,他也自知制定律法,征集粮草,安抚民心他比不过萧何,那他就把这些交给萧何,他也明白自己大局观,深谋远虑,出谋划策比不上张良,所以张良给他提出的建议他都会想一想,这事要怎么干。】
【当然,刘邦肯定不会无论谁提出什么建议都会无脑去做,但至少在刘邦这里做事,出事了是大家一起商量出一个章法,最后拿出最好的处理方法,而不是当君主的刘邦一言堂。】
【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就韩信投到刘邦门下以后,刘邦也是一直没有太注意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兵,但萧何却注意到了这个王者。】
【韩信在刘邦军中一开始是做治粟都尉,他做了一阵子以后刘邦也没有注意到他,于是他又走了,萧何知晓这事的严重性,连夜骑马去追韩信,韩信表示自己只想当大将军,要不他宁愿不回去。萧何就承诺韩信他会帮韩信当大将军,劝回来韩信以后,他就跟刘邦举荐韩信。】
【萧何说的很郑重,刘邦也被他说的一愣一愣的,他此时还不太明白这韩信哪来的这么大魅力?萧何的心都被勾走了?但他信跟着他从沛县一起出来的老弟兄萧何,还是封了韩信大将军的职位。】
“虽然但是,天幕你这个用词真的很怪。”萧何发出抗议,这奇奇怪怪的用词说的好像他跟韩将军两个人之间有什么一样。
“这刘邦也真是敢用人啊,萧何举荐他就用了。”嬴政先是感叹了一句刘邦的敢用人,随即又开心起来,现在他知道了萧何在哪了,他大秦又要得一位大才了。
【但项羽是怎么做的呢?项羽身边有厉害的人才吗?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他身边有大才。】
【项羽身边有一个名叫范增的大才,在项羽的阵营里地位不低,被尊为“亚父”,这个人有能力也就罢了,还真的对项羽很忠心,那么多人才都离开了项羽,但他却一直留在项羽阵营里,并且尽心谋划。】
【项羽对他的良言是怎么做呢?项羽是一点也听不进去啊。】
【其他先不说,就说鸿门宴那次,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