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氓犹可训,妖为鬼蜮必成灾。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
看到诗文,读书人们可不困了,开始讨论起来。
“这诗不错啊,虽然辞藻不华丽,甚至可以说是白话了,但却很是直白写出了期望有孙大圣这样的人荡平寰宇,扫清奸恶的心愿。”
“哈哈哈哈哈,僧是愚氓犹可训,看来觉得唐僧愚氓的不仅仅是我们啊。”
穆嘉给这几个评论点了赞,也不想再翻评论区了,就翻了下一个视频。
视频标题【《论语》新解读。】
穆嘉看到这个。眼睛一亮,她听说过,是《抡语》吗?
天幕下的读书人看到这个标题,顿感亲切,四书五经这些儒家经典那可是太熟悉了。
【在看《论语》新解读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孔子的形象。 】
孔子一行人见到天幕提起了他们夫子,都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
【在以往呢,大家认知里的孔子,是慈眉善目的老人,对于学生循循善诱,有教无类,万世师表。生于乱世,在各国奔走宣扬自己天下大同的理想。给人的感觉是一位慈祥,仁德的老师,并且是一个无法实现自己理想的老人。】
学子们也都点点头,觉得这说的没错,他们一直接受的教育里,孔子就是这样的形象。
【但其实呢,先秦时期的时候,人们对于文臣武将的观点跟后面的朝代有很大区别。】
【偏后的朝代,书生的形象是手无缚鸡之力,只会读书,科考,做官也是做文官,若说要当武将,那可能是不太行的。当然,不排除有文武双全的,但大部分读书人,你是不能指望他能上战场厮杀的。】
秦汉时期的达官显贵们看到这都皱起眉头,他们都是文武兼修的,就是那些文臣,即便是比不上武将,但那也不至于柔弱到手无缚鸡之力啊,好歹还是有点武力值的。这后世的文臣怎么就变成这样了呢?
【在先秦时期呢,有点“文武双全”的感觉,就比如孔子,他学文章,讲仁义道德,讲天下大同是一方面,但他同样也说“君子六艺”,就是礼乐射御书数,里面也是有驾车和射箭的。】
【所以孔子并不是只是学文,他也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