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混日子了。
某街道办的办事大厅里,“干部下沉” 公示栏前围满了群众,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议论纷纷。当看到某位处长的服务承诺写着 “每周至少接待企业 2 次” 时,一位商户忍不住嗤笑一声:“上个月他倒是来了,可就拍了张照,屁股都没坐热,连杯水都没喝就走了,这算什么服务?” 众人听了,纷纷点头表示赞同,脸上露出不满的神色。角落里,下沉干部小王正蹲在地上,耐心地帮一位老人修改材料。他的工作证上,“试用期” 三个字还泛着崭新的光泽,在灯光下格外醒目。小王一边仔细核对材料,一边轻声安慰老人,那认真负责的模样,与公示栏上某些干部的不作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省大数据局的工程师们日夜钻研,给 “干部数字画像” 系统增加了情感分析模块,这个新功能能精准识别干部在政务平台回复的语气倾向。这不,某局长在回复企业咨询时,一句冷冰冰的 “爱办不办” 刚发出去,系统便立即捕捉到了这恶劣的态度,瞬间生成黄色预警。这个典型案例被制作成视频,在全省干部培训会上循环播放。台下的干部们看到这一幕,不少人脸上露出尴尬的神情,悄悄拿出手机,删除了自己手机里早已备好的 “官腔模板”,暗自告诫自己以后可不能再这样对待企业和群众了。
省委常委会上,祁同伟展示的 “干部能力短板分布图” 犹如一幅色彩斑斓的抽象画,却真实地反映出干部队伍存在的问题。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创新能力短板明显,数据呈现出一片暗沉的颜色;而发达地区的服务意识则呈现凹陷,同样不容乐观。祁同伟指着图上的 “断裂带”,神情凝重地说道:“大家看,这说明我们的干部队伍,既存在本领恐慌,业务能力跟不上发展的需求;更有思想惰性,不愿意主动求变、积极作为。这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严峻挑战,必须尽快解决!” 会议结束时,常委们的笔记本上,都多了 “破除惯性思维” 的批注,大家深知,一场深刻的变革迫在眉睫。
第一批因消极怠工被调离岗位的干部名单公布后,某局的走廊里弥漫着压抑的气氛,仿佛空气都凝固了。被调去档案馆的张主任站在办公室里,神情落寞,正默默地收拾东西。他一不小心碰倒了满墙的奖状,那些曾经象征着荣誉的 “先进工作者